我剛60歲出頭,經常感覺頭暈眼花、精神不濟,在醫院檢查出了腦供血不足,很擔心會不會引發腦梗塞?
【醫生解析】
腦供血不足在中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當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供給時,就像電器遭遇電壓不穩,正常功能必然會受損。因此腦供血不足持續存在,就可能導致腦細胞受損,引發認知功能下降,增加腦梗塞等腦血管病發生的風險。
尤其對于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的心腦血管病高危人群,腦供血不足可能悄悄引發輕微的肢體癱瘓,稱為腦輕癱,這是腦梗塞等腦血管病發生的早期預警信號,通過做兩個簡單動作,在家就能初步篩查:
動作一:上肢“投降”測試
找一處平坦地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向前完全伸直,與地面平行,掌心向下,保持這個姿勢30秒。如果在站立過程中,一側或雙側手臂不受控制地逐漸下垂,或者手掌不自覺地慢慢向內側翻轉,提示可能存在輕癱風險。
動作二:下肢“直角懸停”測試
平躺在床上,先抬起一條大腿,然后彎曲膝蓋,使小腿與大腿形成90度直角,就像坐在一把看不見的椅子上,努力維持這個姿勢30秒!完成后換另一條腿測試。如果小腿難以保持穩定,不受控制地緩緩下落,導致小腿與大腿之間的夾角明顯縮小,提示存在輕癱可能。
這兩個簡單的動作之所以能起到篩查作用,是因為人的大腦負責運動的“指揮中心”,在長期供血不足的情況下可能受到損傷,發出的動作指令就會減弱,導致肌肉力量下降,而這兩個動作需要特定肌群持續對抗重力,肌肉力量不足時便會表現為上臂、小腿下垂、翻轉與下落。
所以有腦供血不足的人,可以經常做這兩個簡單動作初步篩查是否發生了輕微癱瘓,一旦無法完成即應及時就醫。這兩個簡單動作也可作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肥胖、老年人等心腦血管病高風險人群自我監測腦血管病發生風險的簡單方法。
建議有腦供血不足的人,將這兩個測試動作作為日常鍛煉的一種方法,每天堅持做2-3組,不僅能提高身體平衡協調能力,也是對肢體力量的一種溫和訓練。總之,大腦健康無小事,細微變化莫輕視,兩個簡單動作,30秒自我觀察,助力守護腦健康。
你學會了嗎?點個贊轉發告訴更多人吧,關注天天聽健康,方便每天學防病養生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