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邊開箱”是耳邊事為燒友們打造的一個結合了器材開箱及聽感分享內容的視頻欄目,由耳邊小公舉在每一期的視頻里和大家分享一款優秀器材。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耳邊開箱第51~55期的內容薈萃,這幾期的內容分別是DITA ES、Aurender A1000、拜雅DT 1770 PRO MKII和DT 1990 PRO MKII、Astell&Kern SP3000M、拓品半人馬座Centaurus的視頻評測。我們將每個器材的評分和評價分別進行歸集,方便大家快速了解這幾款器材的特點,為大家選購器材提供參考。
DITA ES
開箱鏈接:
耳邊開箱 | 以DITA ES這前所未有的聯名,圓自己十年的耳機夢(上)
耳邊開箱 | 以DITA ES這前所未有的聯名,圓自己十年的耳機夢(下)
如果說音箱系統或者說高端器材相比入門級的隨身設備,最大的區別在哪,我認為不是所謂的解析力、信息量,也不是低頻的澎湃感或者中頻的感染力,而是對于音樂還原的“整體性”。這種整體性,是用均衡中正的三頻表現和規整的空間排布,完整地還原出樂曲的場面感,還有人聲、樂器之間的主次關系,呈現出音樂最真實的模樣。而ES,正是“整體性”這一理念在耳
機產品身上的具象化,它能夠將豐富的音樂元素以一種圓融、自然的方式予以呈現。
的位置如同真實現場般在縱向展開,最大程度地接近頂級音響系統的空間還原能力。
如果要落實到聲音具體某一方面的表現,我覺得ES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優秀的空間感。大部分耳塞在聆聽古典樂時,哪怕聲場規模不小,也還是會讓人感覺整個場面是非常扁平的。而ES除了橫向聲場開闊之外,還具備了哪怕是頂級耳塞里也并不多見的優秀縱深感,對于樂器的定位非常準確,能夠將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木管、銅管、定音鼓等樂器
Aurender A1000
開箱鏈接:
耳邊開箱 | Hi-End品牌也玩性價比?Aurender A1000試玩體驗
雖然A1000在Aurender家族里定位偏低,但做工依舊延續了Aurender向來優秀的表現,而且稱得上是現有型號里功能最齊全,使用場景最為廣泛的一款。得益于Aurender在APP開發和優化上的優
勢,它的操作體驗非常簡潔流暢,使用過程相當舒心。齊全的接口以及對流媒體軟件和Roon的支持,也讓它可以適應相當多變的使用場景,成為家庭影音系統的核心。
的調校上進行了恰到好處的優化,在情感的表達方面別具韻味。只要搭配得當,這臺機器是比較雜食的,不管是在耳機系統還是大型音響系統里,都能有相當出彩的表現。
在聲音方面,A1000保留了Aurender純凈細膩又通透的聲底,素質表現中規中矩。它在中頻
拜雅DT 1770 PRO MKII和DT 1990 PRO MKII
開箱鏈接:
耳邊開箱 | 阻抗低了,也變強了!拜雅DT 1770 PRO & DT 1990 PRO二代開箱橫評
大概是因為T1這個經典旗艦型號的低阻版本口碑不如上一代的高阻版,在DT 1770 PRO MKII和DT 1990 PRO MKII的上市信息出來時,很多拜雅的老粉絲都在擔心,改版后的兩款監聽旗艦還能不能延續上一代的優秀表現。在實際體驗和比較之后,我可以負責任地告
訴大家,新版的兩款低阻大耳,在經過單元的升級和重新調校之后,不但在實力上完全不輸老版,并且大幅提高了聲音下限,驅動門檻降低,可以更好地適配不同類型的前端。對于那些使用場景較為多變,或者是以便攜設備作為主力器材的燒友來說,新版本無疑是更加合適的選擇。
聲曲目為主的燒友,它的中頻表現更加出色,聆聽的場合也相對不受限制。而DT 1990 PRO MKII更符合大多數人對于傳統拜雅調音的印象,開放式的聆聽方式帶來了更加通透的聽感,音色的還原度較高,比較適合主聽器樂類曲目,喜歡開闊聲場和宏大場面的燒友。
而說到新版兩款耳機的選擇,我覺得它們適應的是不同人群的需求。DT 1770 PRO MKII比較適合那些沒有條件使用開放式,又想感受拜雅家中正均衡調音的用戶,以及歌單里以人
Astell&Kern SP3000M
開箱鏈接:
耳邊開箱 | 小體積也是真旗艦:Astell&Kern SP3000M體驗分享
雖然一手可握的機身總給人一種“不夠HiFi”的錯覺,但從聲音的硬素質,以及對耳機的適配性來看,SP3000M絕對當得起“旗艦”的名號。它具備了和SP3000
基本同等級的信息量,在聲音調校上也展現出了Astell&Kern家族精致耐聽的風格。雖然它對于大編制的還原與同價位的其他旗艦,以及原版的SP3000相比會稍顯遜色,但考慮到它的體積也遠遠小于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旗艦播放器,我覺得這種程度的犧牲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如果和同等體積的其他播放器相比,它的硬實力幾乎可以說是一騎絕塵了。
在客觀部分,我覺得SP3000M是Astell&Kern迄今為止最好用的一款旗艦。它繼承了家族的時尚設計和精湛做工,而小巧的機身又讓整體的觀感更顯得精致耐看,也進一步提升了操作體驗。不管是出門在外還是在家使用,SP3000M流暢的界面、輕盈的機身都讓整個體驗的過程極其舒適省心,它也成為了我這段時間使用最頻繁的一款播放器。
Astell&Kern新出的“割韭菜神器”。但只要對這款機器的研發理念和電路設計稍作了解,并實際聽過其聲音表現,便能感受到
過往我認識的很多SP3000的用戶,都不得不為了便于出門而另外購買一臺SR35或者是其他型號的小型播放器,而如今,他們終于可以“一機走天下”了。前段時間,很多人在看到SP3000M面世的消息后,都先入為主地將它認定為SP3000的“降級版”或者“閹割版”,甚至將其稱作
SP3000M是Astell&Kern在戴著鐐銬的前提下做出的一次精彩突破,在極其小巧的機身內實現了旗艦級的頂尖素質和中正均衡的調音,甚至還進一步提升了操作體驗,絕對稱得上是今年讓人眼前一亮的一臺旗艦。
拓品半人馬座Centaurus
開箱鏈接:
半人馬座這臺機器的“核心科技”在于其內部的音頻配置和調音。它有著同價位相當出色的素質底子,同時又具備了鮮明的
個性和恰到好處的音染,是我目前聽過流行味兒最足,尤其是女聲表現最出色的一臺拓品機器。我相信,每一位拓品的老用戶在聆聽它的過程中,應該能感受到,拓品通過這臺機器實現了聲音風格調校上的又一次突破。而在外觀和操作體驗上,它延續了現有型號的操作系統,功能簡單易上手,但這種“換藥不換湯”,直接沿用現有機器外殼的做法,還是缺了點誠意。
o OCTO、D90 III SABRE等等,都是我個人相當喜歡的型號。近期面世的半人馬座Centaurus,可以說是拓品目前在“科學”和“審美”之間平衡得最好的一臺機器。通過它,你既能感受到拓品當家的優秀素質,又能欣賞到R-2R架構獨有的良好樂感和自然音色。作為拓品在R-2R領域的初次嘗試,這臺機器無疑是相當令人驚喜的。
雖然拓品最早是以“科Fi品牌”的形象進入大家的視野,但這么多年來,他們家的產品理念和調音風格是在不斷發展進化的,早就已經從當年的直白少染,逐步變成了如今遍地開花的局面。像近幾年的D70 P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