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是農歷六月初六了,老輩人常說“六月怕初六”。為啥怕?
農諺講“六月六濕龍衣,四十五天雨”,兆頭不好。對種地的來說,最怕連著下雨,莊稼曬不到太陽要出大事。
玉米稈會瘋長卻不結棒,豆子爛根,水稻也會漚得發黃。但這天也有不少老規矩,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家家戶戶要“曬紅綠”,衣裳被子搬出來曬,防霉又防蟲。
皇宮里的龍袍都要曬,咱老百姓的鋪蓋更得見見日頭。
貓狗也要洗澡,夏天虱子跳蚤多,洗干凈少生病。人也得好好洗,干活出汗多,清爽了才不招災。
“六月六,請姑姑”,出嫁女兒回娘家,帶點心意表孝心。江蘇北部吃糕屑,盼著“長肉”扛苦夏;江南吃餛飩,說是“防疰夏”。還有地方吃伏羊,翻曬經書,老習俗不少呢。
可這一天最怕下雨,一下就怕連綿不斷。雨水多了,田里積水排不掉,莊稼根部缺氧。
根部一缺氧,病害就跟著來,秋收就得打折扣。老輩人觀察天氣的土辦法,其實藏著大智慧。
看云識天氣,用草木灰防潮,都是過日子的經驗?,F在咱種地,既靠老經驗,也得結合科學。天氣預報提前看,溝渠提前清,排水要通暢。
曬東西選好天,要是預報下雨,別等云來了才收。家里有菜園的,搭個簡易棚,別讓雨水泡了菜。
養殖的老鄉,檢查雞棚鴨舍,漏風口趕緊堵上。有人覺得這些老講究過時了,我個人認為,里面藏著對收成的敬畏。過去靠天吃飯,每一個習俗都是和老天爺打交道的心得。
現在條件好了,但天氣還是莊稼的“老東家”。多留意節氣變化,按老輩人的時間表安排活計,錯不了。
當然,時代變了,有些規矩可以靈活,但對土地的上心不能少。你看那田里的稻子,正拔節抽穗,離不開咱們精心照料。六月初六快到了,不管信不信老說法,準備工作做在前頭。
趕緊清溝渠、查糧倉、加固棚架,別等雨水來了抓瞎。老輩人傳下的“怕”,其實是提醒咱們:種地不能懶,得和老天爺搭好伙。
日子是過出來的,地是種出來的,提前打算,心里才踏實。記住了,后天六月初六,該曬的曬,該防的防,別誤了農時。
這一天的講究,說到底都是為了日子順當,莊稼有個好收成。
你家那邊六月初六有啥特別的習俗?留言說說,大家互相取取經!種地人就靠天吃飯,多懂點天氣門道,比啥都強。
把老經驗和新辦法結合好,咱這地才能越種越有盼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