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是農歷六月六了,民間講究可不少。
老輩人常說“雨打六月六,災荒遍地有”,這話和農時緊密相關。
此時正值小暑后,本是出梅入伏、曬伏防霉的關鍵時候。
若這天雨水落下來,晾曬的好時機就泡湯了。衣物被褥曬不成,潮氣悶久了容易長霉生蟲。田里的莊稼更怕雨水多,連續陰雨會讓根系泡爛。
農諺還說“六月六日陰,連陰到立秋”,預示往后雨水難停。
平原地區農田排水不暢,很可能鬧澇災。
山區地塊雖排水快,但雨水多易引發滑坡隱患。記得去年鄰縣就因連陰雨,玉米減產了兩成多。
咱農民靠天吃飯,老祖宗的經驗不能全忘。過去看云識天氣、曬物防霉變,都是實用的土辦法。
但現在氣候變化無常,光靠老經驗還不夠。咱得結合天氣預報,提前做好應對準備。要是后天有雨,先把家里受潮的糧食搬出來翻曬。
菜園里的辣椒茄子,搭個簡易棚子擋擋雨。農田周邊的溝渠趕緊清一清,別讓雨水積在地里。
養殖棚舍檢查一遍,漏風漏雨的地方及時補。有人可能覺得老農諺過時了,可天氣異常不得不防。
我個人認為,老經驗是提醒咱心里有數,科學防災才是關鍵。這兩天多留意天氣預報,不同地方天氣有差異。
山區老鄉注意山體滑坡,河邊地塊重點防內澇。雖說“六月六晴,大米白如銀”,但雨天也有應對招。
只要提前把排水、遮蓋的活兒做在前頭,損失就能少很多。現在當務之急,是趁這兩天晴天把準備工作做足。
該修的溝渠修,該備的塑料布、稻草都備齊。等雨水來了不慌神,莊稼就能少遭罪。
至于后天到底下不下雨,咱心里得有本明白賬。多關注最新天氣消息,別等雨來了才著急。
老輩人的智慧咱記著,現代的防災辦法咱用著。
只要咱把田管好了,再難的天氣也能挺過去。
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歡迎留言說說您那兒的準備情況。記住了,種地跟著天氣走,提前打算才是好把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