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走在閔行區江梔路上的行人若是抬頭一看,怕是要驚嚇出一身冷汗:在緊挨著江梔路人行道的浦江頤城尚院小區一幢樓的頂部,整條突出在樓梯外側的裝飾線條已經碎裂并掉得七零八落,折角處兩個大碎塊正呈垂塌狀,靠著僅剩的一點點連接“掛”在11層樓高的屋頂處,隨時可能掉落砸向下方的人行道。而在這段人行道的行道樹樹坑里,還散落著不少此前掉下來的碎塊,尚未來得及清理。
緊挨著江梔路人行道的浦江頤城尚院小區一幢樓的頂部,一塊碎裂的裝飾條已搖搖欲墜。
更大的隱患在小區內部:連日來的梅雨浸泡下,小區里不少樓幢外墻上的裝飾線條都處于搖搖欲墜的狀態,而居民樓特殊的“退臺”結構,更讓高空墜物隱患無法設防。而隨著今年3月浦江頤城尚院的開發商組織的修繕隊伍從小區撤離,這些肉眼可見的隱患無法得到排除。幾周來,不斷掉落的裝飾條碎塊不僅砸壞了玻璃陽光房、空調外機等,還砸中了一位業主的肩膀……
開發商組織的修繕為何戛然而止?浦江頤城尚院的裝飾線條脫落隱患,又該誰來負責消除?
經不起雨水浸泡的“GRC構件”
浦江頤城尚院小區內的樓幢,呈“回”字形布局,位于外圈的,是4棟小高層和16棟多層,而位于“回”字中間的,是聯排別墅。6月25日,記者來到小區。從浦泉路上的大門進入小區,沒走兩步,就是小區內外圈建筑之間的主干道。沿主干道走上一圈,很難不注意到小高層和多層樓外墻上的千瘡百孔。業主林先生稱,外墻墜落隱患就主要集中于外圈的小高層和多層。
浦江頤城尚院小區。
以小區115號、116號所在的這棟多層樓的外墻為例:南側外墻挨著主干道的這邊,3樓和4樓之間裝有一圈屋檐式樣的裝飾線條。這種裝飾線條僅有外部一層板材,內部是空心的。只見兩側折角處已整體掉落,僅留下了已明顯銹蝕的鐵質支撐支架,里面的水泥墻面也裸露在外。再往里則能看得更明了:由于多層樓的南側采用的是“退臺”結構,即隨著樓層往上走,陽臺逐步往里退讓,形成錯落有致的結構。而每到“退臺”處,就會有一圈屋檐式的挑空線條用于裝飾。記者逐一檢查發現,幾乎每一處線條都有多多少少的脫落,在邊角處更是普遍呈整塊脫落狀。繞樓一圈還發現,脫落的裝飾線條主要集中于南側外墻上,其他幾個面的外墻雖然也有少量裝修線條,但脫落現象較少,僅能發現一些裂縫。
小區115號、116號所在的一棟多層樓的南側外墻西端,3樓和4樓之間裝有一圈屋檐式樣的裝飾線條,只見兩側折角處已整體掉落。
記者繞小區走了一圈發現,各個樓的情況大體相似。嚴重之處,如117號、118號的這棟樓南側外墻上,有一處一整條裝飾條已全部脫落,使得上方露臺底部部分區域看起來已呈騰空狀。
117號、118號的這棟樓南側外墻上,有一處一整條裝飾條已全部脫落。
而即便暫時沒有脫落的區域,也肉眼可見布滿橫豎不一的裂縫。林先生告訴記者,這些有裂縫的地方,慢慢都會脫落。究其原因,與裝飾線條所使用的材質有關。在小區南側大門口,積攢了一堆裝得滿滿的蛇皮袋,里面收集的是5號樓、6號樓小高層掉落在江梔路人行道上的裝飾條碎塊。記者撿起兩塊碎塊端詳,不管從外觀還是重量來看,材質都像是水泥,但仔細看,碎塊中摻雜了橫豎交織的白色纖維。
這種材質名為“GRC”,中文名為“玻璃纖維增強混凝土”,曾因為便宜且施工方便,還能做造型,一度廣泛用于在房屋外立面的裝飾材料。但業內很快就發現長期日曬雨淋之下,“GRC”裝飾條易開裂、不耐腐蝕,耐久性差,容易脫落。“眼下的梅雨浸泡,這種材質吸足了水分,再天一晴太陽一曬,就容易碎裂脫落”,業主陸女士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脫落現象很是頻繁。
掉落下來的“GRC”裝飾條。
隱患不言而喻。多層特殊的“退臺”結構,令上方的裝飾條掉落時一定會砸入下方居民家的陽臺露臺內。業主林先生家露臺上搭有遮雨的陽光棚,6月17日,上方的一處裝飾線條脫落時,將厚厚的夾膠鋼化玻璃砸穿。而4棟小高層的外墻上,裝飾線條主要集中于頂部,樓層較高,一旦掉落極其危險。
多層特殊的“退臺”結構,令上方的裝飾條掉落時一定會砸入下方居民家的陽臺露臺內。
4棟小高層的外墻上,裝飾線條主要集中于頂部,樓層較高,一旦掉落極其危險。
開發商:總不能讓我們一直修到底
難以想象,外墻的裝飾線條出現如此嚴重的脫落現象前,浦江頤城尚院小區已經經過了3輪集中的修繕。業主林先生稱,小區2013年交房,入住沒兩年后外墻的裝飾條就已出現開裂脫落的現象,開發商“上海建工誠閔房產(下簡稱“誠閔公司”)”予以了修繕。而隨著裝飾條脫落現象愈發嚴重,從2019年至今,誠閔公司已在小區里開展了3次規模較為集中的修繕。
最近的一次集中修繕啟動于2024年10月,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一份2024年3月21日的會議紀要顯示,這次修繕是在浦錦街道房辦、浦江頤城居委會協調推動下的。會議上,小區物業提供了排摸下來需要修繕的38個樓棟列表,誠閔公司提供的維修方案得到了業主大會的征詢通過,誠閔公司還承諾“不在此維修方案內但存在明顯脫落安全隱患的,本次維修一并處理”。
在小區南門處,除了堆放了掉落的裝飾條碎塊外,還壘放著一堆用于替換的裝飾線條,這是最近一次集中修繕的剩余材料。區別很明顯,用于替換的裝飾線條為實心泡沫材質,整體輕盈,表面覆蓋有一層防火材料。小區物業告訴記者,誠閔公司采用的修繕方式即為從屋頂放下吊籃,由工人將原裝飾線條拆除,替換為泡沫材質的新線條,再表面噴涂涂料,使得外觀上看起來一樣。
用于替換的實心泡沫材質的裝飾線條。
可就在業主們期待掉落隱患徹底解決的時候,今年3月,開發商突然撤離了小區的修繕施工隊伍。業主們這才發覺,開發商的修繕主要集中于相關樓幢的東側、西側和北側外墻,而對于問題最為嚴重的南外墻并沒有怎么修繕。并且,在業主們的提示下,記者找到了一些樓幢外墻上的修繕痕跡,發現誠閔公司的修繕也并非是整條拆除更換,而是僅將當時快要脫落的部分割除后局部更換,這就導致尚未更換的區域仍然會開裂脫落。
圖上為小區里一處經過局部修繕的裝飾線條,右側為修繕更換過的區域,左側未修繕區域已出現裂縫。
誠閔公司為何突然不修了?記者找到了一名負責人。他向記者解釋,小區的裝修工程質保期為2年,外墻屋面工程滲漏的質保期為5年,浦江頤城尚院小區的外墻脫落問題早已過了質保期。因而,開發商組織的幾次修繕均為“友情贊助”,是“國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展現擔當”之舉,但是,“不能說讓開發商一直修下去。”而對于南側外墻修繕較少,對方則解釋,是因為不少業主在露臺上搭建了陽光房,使得施工場地受限。
對于開發商的說法,業主們給出了他們的“解讀”:南側外墻的修繕工程量大,費用高,開發商說到底還是為了省錢。
小區的先天不足如何徹底解決?
早在2010年時,國家工信部就已發布《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目錄(2010年本)》,其中“建材”版塊中明確將“GRC空心條板”列入。根據這一目錄,“GRC空心條板”必須按規定期限淘汰,一律不得轉移、生產、銷售、使用和采用。但實際上,包括浦江頤城尚院小區在內,上海不少2010年以后建設的小區,在外立面上使用GRC條板依然較為常見,埋下了今日的隱患。
近年來,小區GRC條板脫落帶來的隱患也屢被報道,如距離浦江頤城尚院小區不遠的2016年交房的“保利·茉莉公館”、2021年交房的寶山“經緯·至臻豪庭家園”等等。針對GRC條板的隱患,上海市住建委于2023年6月曾發放通知,將GRC條板列入外墻高墜隱患的排查范圍,并明確在保修期內由建設、施工單位承擔主體責任,但對于超過保修期的房屋則含混地表述為“分析原因后再明確維修責任”。
業主林先生家的陽光棚被掉落的裝飾線條砸穿。
記者查閱相關小區的案例發現,較為可行的做法是居委會、業委會、開發商相互配合,資金上也是多方籌措。而在修繕方法上,必須采取全部鏟除修復的方式,避免像誠閔公司一樣每次只修局部,既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又抬高了修繕成本。
上述做法在浦江頤城尚院小區行得通嗎?記者也詢問了誠閔公司的負責人,對方表示希望“業主們要先有個態度,大家再坐下來商量”。記者也就此詢問了小區業委會,業委會稱“業主們出一點也無妨”。而據小區物業排摸,南側外墻裝飾線條的修繕面積大約在17500平方米,涉及到的資金預估為500萬元。
臺風天即將來臨,浦江頤城尚院小區的隱患已拖不得。據統計,僅開發商撤離修繕隊伍后,掉落的裝飾條已砸碎8處陽光棚玻璃、砸壞3個空調外機和12處衣架花盆,115號底樓的一名業主還被砸傷了肩膀。據記者了解,目前,浦錦街道已再次牽頭,組織開發商、業委會來協商。但截至目前,協商尚未有進展。
原標題:《梅雨一泡,上海這個小區外墻裝飾又頻繁掉落!開發商:總不能讓我一直修下去吧》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毛錦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