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哪天入伏?老人說今年三伏天10年一遇,會熱到哭?早了解
夏日炎炎,三伏天作為一年中最熱的時段,總是備受關注。而馬上就是小暑節氣了,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實際上小暑后不久,就進入三伏天了。
那么,2025年的三伏天是什么時候,今年的三伏天說是十年一遇,又是為什么呢?會不會特別的熱?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探究一番。
一、2025年哪天入伏?
關于入伏,老輩人都知道,那就是老話說的“夏至三庚數頭伏”,意思是從夏至日開始往后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那一天。
2025年夏至是6月21日,其后的庚日分別為:第一個庚日是6月30日(庚午日),第二個庚日是7月10日(庚辰日) ,第三個庚日是7月20日(庚寅日)。所以,2025年的入伏時間就是7月20日。
為何是從第三個庚日入伏呢?這與我國古代的歷法和氣候特點有關。夏至時,雖然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的較高值,白晝時間最長,但此時地面吸收的熱量還未達到最多,天氣還不是最熱。
隨著時間推移,地面吸收的熱量不斷積累,大約經過20 - 30天,也就是到第三個庚日前后,熱量積累達到高峰,天氣開始變得酷熱難耐,便進入了三伏天中的初伏。
二、今年的三伏天十年一遇?是咋回事?
從2015年到2024年,連續十年,三伏天都是40天的“超長待機”模式。而2025年的三伏天只有30天,是近十年來首次打破“中伏20天”常規的“精簡版”三伏結構。
具體時間為:初伏7月20日 - 7月29日,共10天;中伏7月30日 - 8月8日,共10天;末伏8月9日 - 8月18日,共10天 ,8月19日正式出伏。
大家都知道,出伏和末伏都是10天,這是固定的。但是中伏時長取決于夏至到立秋間的庚日數量。
2025年夏至與立秋(8月7日)之間僅有4個庚日,因此中伏為10天,形成30天的完整周期。
這也是今年三伏天被稱為十年一遇的原因,打破了近年來人們印象中40天三伏天的常規。
三、今年的三伏天很熱嗎?有什么依據?
既然今年的三伏天比往年短,為何說今年的三伏天還更熱呢?這個也是有一定的依據的,首先是在民間素有“公伏爽,母伏兇”的說法。
以入伏當天的農歷日期單雙數區分公母伏,單數為公伏,雙數為母伏。2025年入伏日7月20日對應農歷六月二十六(雙數),屬于“母伏”。按照這種說法,“母伏”年份應較為炎熱的。
另外,還有農諺說“早入伏涼颼颼,晚入伏熱死牛”的說法,2025年屬于晚入伏,似乎又預示著炎熱的天氣會持續更久,熱度更甚,高溫天氣在后期可能會更加猛烈。
而且農村的老人說了,以往的三伏天,熱量在40天才釋放完,這次是在30天就要釋放完,所以肯定會更熱。何況今年還有一個閏六月,這也預示著夏季的三伏天很熱。
從氣象科學角度來看,國家氣候中心預測,2025年夏季受強副熱帶高壓控制,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將較常年偏高0.5 - 1℃,高溫日數明顯增多。
長江中下游“火爐”城市(如重慶、武漢、南京等)可能出現15 - 20天35℃以上高溫;華北平原高溫持續時間或延長5 - 7天;部分地區可能出現40℃以上極端高溫。
這表明,從科學預測來看,今年三伏天炎熱的可能性依然較大。不過也有個好消息,就是今年的三伏天短,可能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間熱,出伏了就不怎么熱了,因此只要熬過這30天就好了。
2025年7月20日入伏,且今年三伏天為30天的特殊情況,在近十年較為少見。至于三伏天是否會熱到哭,氣象科學預測高溫天氣可能增多。
大家在三伏天期間,還是要提前做好防暑降溫措施,科學養生,平安度過這個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