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的港股有多火爆?除了已經從內地赴港上市的眾多企業,目前仍有150余家企業在聆聽傳訊、排隊IPO,這中間就有“上市狂人”李書福的第11家旗下公司——曹操出行!
曹操出行一直被稱為網約車的“老二”,但因為背靠吉利,從出生就帶著光環,天生比別人起跑線高。正因為如此,上市前的曹操出行早已經攢了一手好牌,資源看得見、業績也不差,而且關鍵是未來潛力巨大,指不定哪天就在吉利的助推下超越網約車老大滴滴,也不是不可能。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和條件下,曹操出行用7年的時間為上市做足了功夫,終于在6月25日正式登陸港股,掛牌上市。然而,哪怕貴為吉利的子公司,背后有強大的資本支持,曹操出行還是在上市首日股價開盤破發,讓不少投資人和股民大跌眼鏡,引發多方“冷眼”。
在正式發行股票之前,恐怕眾多資本都沒料到會出現如此意外的一幕,首日股價破發一向是沒有實力的公司才應該出現的挫折,而曹操出行此番失算,很可能是因為近幾年來的財務狀況不佳、市場競爭過于激烈、過度依賴聚合平臺、合規問題及市場情緒謹慎等原因。
本以為上市是個重大利好,會掀起一陣資本狂歡,沒想到股市吉兇難測,曹操出行此番IPO,開局即遭遇股價下跌,市場冷遇。
遙想4年前的滴滴在紐交所上市,發行股價14美元,初始市值670億美元,開盤漲幅28.6%,上市首日一度突破800億美元,股價是如今曹操出行的近3倍,而市值更是曹操出行的近30倍,如此對比之下,精心布局7年才得以在港股上市的曹操出行,雖然成功實現了IPO,但結果卻很難讓人滿意。
當然,如果從吉利集團的整個戰略布局、李書福個人的資本版圖構建來說,曹操出行的上市能帶來極大的資本效應,依然值得可喜;未能營造出積極的資本響應,獲得市場較高的回報,也不見得全是壞事。畢竟,在吉利和李書福偌大的資本商業布局中,曹操出行僅僅是一顆棋子,這一步棋無論它向著好的方向出發,還是困在原地,相信都不會給整個商業版圖造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
退一步說,曹操出行如果上市即高光,拉動一波資本來投,助推國際化戰略更快的完成,當然是好事;可如果資本反應遇冷,也只能說明在網約車市場份額被滴滴壟斷75%的情況下,二線平臺如祺出行上市暴跌70%的陰影讓廣大投資者和市場都持謹慎態度,不敢輕易在曹操出行這樣的公司身上豪賭,哪怕它頭頂諸多光環,一再強調自身業務有多全面,未來發展潛力有多廣闊。
另一方面,貴為港股最大的科技出行平臺,卻無法獲得一個好的估值和拉動積極效應,足見資本市場對其持續虧損的業績并不看好。要知道2022年-2024年的3年間,曹操出行營收分別為76.31億元、106.68億元、146.57億元,但同期凈虧損則是20.07億元、19.81億元、12.46億元,就連上市的規劃都是用募資的錢去償還債務,盈利能力尚未有明顯突破,卻要在毛利逐年上升、虧損不斷收窄的形勢下“收割”股民,試問有哪個股民敢這么冒險,為了一家不知前途的公司不惜血本、孤注一擲呢?
不為人知的是,早在25日正式上市之前,就有人精準預判到了曹操出行即便成功上市,也極有可能面臨股價破發的情況。沒想到事實果真如此,一味靠燒錢擴張的玩法,終究難以突破未盈利的魔咒,哪怕把所謂的Robotaxi吹得天花亂墜,但普通人顯然關心的是打車是否便宜、司機是否靠譜,比起其他同行來,消費者能得到什么實惠,享受到哪些優勢。
花費了7年時間精心布局,上市后的曹操出行股價開盤就下跌,這極有可能是李書福和吉利未曾預料到的一步,但這其實也沒有影響到吉利商業版圖和李書福個人財富的構建腳步。原本計劃IPO募資18.53億港元,但最終募資14.9億港元,差距并不算大,結果也只能說明:上市公司那么多,但這一批股民,可能是最謹慎的一批!
上市遇冷不代表曹操出行的發展不值得看好,頂多只能說明當下市場競爭對手眾多,當網約車都拼盡全力集中在一個賽道,可能卷技術、卷資源、卷出路的玩法還有待于進一步拓展,誰的玩法更得消費者的心,誰的手段更高明,資本就會追捧誰。但也很顯然,靠扯虎皮、做大旗、畫餅的時代已經過去,大家都想看到更大的誠意,這可能是不爭的事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