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為它的粉絲們造了一輛“豪車”
誰能想到有一天賣車會比賣手機更快銷量更爆炸,這真不是段子。相信很多朋友都看到了,就在上周,據小米汽車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僅僅3分鐘,小米YU7大定突破200000臺;耗時1小時,小米YU7大定數量更是突破289000臺。如此驚人的成績,讓小米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王騰都忍不住轉發戰報,并感慨“什么?!!!比我們手機賣的還多”。
發布會上雷軍的一些文案也出圈了:后排靠背調節比邁巴赫多1度!超靜音的玻璃效果比庫里南差那么一點點,但遠超同級競品!
這也算是汽車廣告大字報的巔峰之作了。
這個訂單量也讓不少網友困惑,“怎么99元的Labubu要搶,25萬的YU7也要搶?”“到底是消費降級還是升級?還是你們都在哭窮啊?”
這個成績不僅遠超去年Su7大定27分鐘5萬臺,還又順便創造了全球最快汽車銷量紀錄,這下可真的“遙遙領先”了。而且小米開售18個小時之后,鎖單量達到了24萬臺。
如果你對這個數據沒什么概念,那么可以看看隔壁友商。2024年全年,零跑汽車、蔚來、小鵬汽車的全年交付量分別為29.37萬臺、22.2萬臺、19.01萬臺。小米YU7短短1小時的大定數量,幾乎逼近甚至超越了部分品牌全年的交付量,其市場號召力可見一斑。Model Y今年在華銷售情況較去年有所下滑。今年前5個月,Model Y在中國市場銷量超12萬臺,這意味著剛剛上市的小米YU7,僅用幾分鐘便追趕上了Model Y 5個月的銷量。
比起去年SU7的發布今年小米線下300家門店發力也頗多,據藍鯨新聞報道,一位銷售人員表示,提車順序按照鎖單順序:“如果您想要今年提車的話,開訂之后要搶一下,如果前5-10分鐘不下訂,可能就要到明年了”。客觀上也形成了逼單效應。此外每家門店平均有10名銷售,人均大定要求是40輛,雖然未必都能完成,但是也會形成一些訂單積累。
這樣的小米銷量又怎么不能讓人破防呢?
小米YU7取得驚艷成績后,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直言倍感壓力,東風日產的高管黃照昆更是直接“破防”,稱小米YU7的消費者為“愚忠的品牌粉絲”,后又在微博公開道歉。
華為余承東雖然最近沒有發言,但是前一段時間發布會上指出,今天進入互聯網社交網絡時代,傳統媒體廣告不再奏效。他舉例稱,從其他行業來的公司,只做一款車就賣爆了。雖然產品可能不是那么好,質量、自駕能力都很……但靠強大的品牌能力、流量能力,就能打爆市場。
有些車企雖然沒有公開表態,但是在內部會議開了一輪又一輪,目前主流看法還是小米營銷太厲害,把互聯網玩明白的第一人。
不管你認為小米的車好不好,在粉絲眼里,它就是適合自己的好車,豪車。
現在賣車和賣Labubu有點類似了。乘用車現在首先是一個消費品,其次才需要是一個合格的工業品。
不過,小米確實有玩流量粉絲經濟,但這并不是全部,小米的成功是過去理想和華為已經驗證過的道路,那就是設計+產品力×價格×情緒價值。理想之前被嘲笑“冰箱彩電大沙發”,不買的人可能會覺得很傻,但是車主認為這是滿足情緒價值的一種體現。更何況理想在設計和產品力方面并沒有太明顯短板。
相比之下,小米在這些方面做得更為優勢,有這樣的成績也不奇怪。
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小米,搞清楚小米汽車為何能引發火爆對你肯定沒壞處。今天我們就來快速總結一下優勢和小米要面臨的問題。
性價比只是表面,超值獲得感才是關鍵
01、超值獲得感和性價比缺一不可
在發布會的最后,雷軍說了YU7為誰而造,“為那些無法忍受平庸的人;為了清晨送孩子上學,順路也給自己買束花的媽媽們;為了周末帶全家去露營,也在后備箱給自己留一條釣具的爸爸們……”
這話看上去雞湯味很足,別的車企也講過,怎么就沒這么大效果?這就像一本絕世秘籍,如果你只練了前幾頁,那么無論如何也是練不成絕世神功的。一碗好的雞湯是需要新鮮的雞肉,上好的食材以及適合的火候,同樣的東西做出來千差萬別的情況并不少見。
雷總在“雞湯”之外,還構建了,性能敘事、體驗敘事、需求敘事,幾乎處處都在超預期,在產品細節設定上堆滿,在產品定義層面取得了成功。性價比并不難學只要價格足夠低就行,但缺少超值獲得感的性價比總會有一些廉價感,就像直播場里的叫賣。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YU7的官方定位是什么?看過發布會的朋友可能秒答,是“豪華高性能SUV。”是不是豪華可能會有爭議,但YU7是高性能大馬力車應該沒什么爭議。
這次小米全系都搭載小米超級電機V6s Plus,采用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標配激光雷達、英偉達Thor芯片(算力700TOPS)。其中Max版性能最強,零百加速3.23秒,最大馬力690PS,支持5.2C充電倍率;標準版續航最長,達835km。
這些配置毫無疑問在行業內算是領先配置,YU7是高性能車并不夸張。如果質疑小米的馬力水平可以看看小米在紐北取得的歷史第三的成績,這點應該可以打動很多追求運動的用戶。
體驗價值敘事,那更是小米的強項,不僅給你“大杯,更給你超大杯,數不清的小樣”。
雷軍特別提到YU7的靜謐性非常好,不僅是200多處噪音優化,還有120多處聲學材料應用,還有靜音夾層玻璃,尤其是小米YU7 Max的玻璃,還是超靜音的,外加全新配方的PVB夾膠,能直接降低2-3dB的風噪,甚至——普通安全錘砸不開,必須要用小米特質,免費贈送的車載安全錘。
對比之下,友商只會說進行了輪胎調教,整車結構優化,創新材料應用。不是說不行,但不夠具體和直觀,就像很多討厭小米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雷軍發布會讓人聽得進去,有記憶點。
幾乎所有的車企,都說自己是以用戶為中心,我們聽取他們的意見認真改正。但是更多是提了意見,多數缺少下文,需求應該應該怎么做,那要聽產品經理看看友商們都做了什么。所以在需求洞察上,還是按照大多數車的標配水平來做,可以沒有但不能冒險出錯。
從消費者和消費場景來說,小米確實做得更好。這次小米YU7就非常人性化地針對行駛中前后俯仰、左右側傾、上下顛簸的場景做了特別的調校,多加了個暈車舒緩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加速會像高鐵一樣平穩,減速也非常平順,過彎時阻尼更大,過坑也更干脆,顛簸路不晃沒有“船感”。
雷軍說這個模式是和上海華山醫院、同仁醫院共同對暈車人群的多項等生理指標進行大量研究后,做出的改善。而且經過試驗,暈車發生率有效降低了51%,暈車發生時間延遲了16%。
在儲物空間上,一般車企發布會只會強調前后備廂,能放多少升行李箱,頂多說下車門處放雨傘啥的。但小米不一樣,上來先36處儲物收納空間鎮住全場,然后從場景出發說小米準備了,密碼手套箱和雨傘收納槽,還有其他各種儲物空間和應急收納。不管你是家庭用戶還是個人開,有更大儲物空間總歸是好事。
雷總花了不少篇幅講12層結構的零重力座椅
在其他環節上,小米也做出了明顯不同于其他車企的傾斜,前排直接放置了兩張零重力座椅,重點突出司機也應該有最頂級的座椅感受;天幕還用上了可以通過電致變實現完美可見光遮擋、防曬隔熱的調光玻璃;就連儀表臺上的兩個普通螺口,也創新成了帶有供電功能。這樣的產品細節設定密集得幾乎數不過來。
雷軍會告訴用戶,我們在意你的需求,能夠給予你超預期體驗,這樣自然就會制造超值獲得感,而且只有小米這里有。有位朋友形容的很好,YU7看外觀像是60萬以上的車,看內飾像是20萬級別的車,但YU7的良心定價會讓人覺得這車至少值40萬,尤其是這車帶來的話題性和關注不輸百萬豪車。
正如雷軍在發布會上說的,小米Yu7的后排靠背調節“比邁巴赫多1度”,瞬間就讓很多粉絲有了花小錢買豪車的優越感。
雷軍是非常懂中國大量網民用戶的,開什么車,里子要過得去,更關鍵的是要有面子。
02、Yu7賣不是交通工具,而是移動精裝修的體驗
過去“六大門派”圍攻Model Y,都喜歡說看配置我們遠比他強啊。客觀來說,樂道L60、極氪7X、智己LS6、智界R7等車配置都不錯,甚至價格更低。但是這半年多來,我們看到的是特斯拉銷售絲毫不受影響,這幾款車銷量略顯拉跨。
這背后的原因其實是特斯拉的用戶幾乎不會去同類對比其他品牌的車型,要買只買特斯拉。可以說是品牌信任感,也可以說是粉絲經濟,但目前就是特斯拉和小米做的最好。不要以為小米的車主們都不懂車,不會看配置,但他們需要的只有小米能給。
有些SU7車主指出這次YU7的小配置缺失實在太多了。比如防眩目外后視鏡能有效避免遠光狗的遠光燈直射,但這個功能是Max專屬;另外深受女士們好評的防曬隔熱「智能調光天幕」、能提升NVH 的「超靜謐座艙」、甚至在二十萬級別車子上已經普及的「電調方向盤」,通通 Max 版本專享。
三檔色溫的主副化妝鏡
被稱為最具性價比的YU7 Pro目前還是不可調節安全帶高度,標配的輪胎也從米其林縮水到韓泰;SU7 Pro 首銷送了 20 英寸輪轂,現在 YU7 要自己掏錢買了。
YU7全系標配前后 245 的輪胎比特斯拉的 255輪胎 還要窄,要知道特斯拉的輪胎就已經備受吐槽了的窄了。
但是這又怎么樣呢?小米的車和家生態目前已經是行業做的最好的,多數小米用戶已經有了太多了沉沒成本,而且也享受小米提供的用戶體驗。非要去對比同類車型多少有點浪費時間和力氣。
目前激烈的競爭已經榨出最真實的消費需求,雷軍擅長在這些細微變化中間抓住它們 —— 人們到底在意什么、希望多花多少錢、又會被什么說服 —— 并且高效地執行。而不是簡單說小米抓住了女性的需求。
小米汽車開局賣貨無疑是成功的,但不代表就已經可以開香檳了。
交付才是真正的戰場
多年之前雷軍在一場發布會上批評友商搞饑餓營銷,沒有貨拿出來賣。但現如今在小米汽車上這番指責又回旋到他身上。
6月28日,小米汽車app更新YU7預計交付時間:標準版:預計53-56周;Pro版:預計48-51周;Max版:預計33-36周。 也就意味著目前排隊最多的還是標準版,能排隊一年多時間。
為什么會排這么久?一方面是小米二期工廠尚未正式投產,另一方面是小米有意在控制YU7 產能,在主觀和客觀上都是。據媒體報道,小米目前現車只有一萬輛左右,而現在小米鎖單是24萬左右,就算是現車也要等1—4周。而特斯拉之前排隊12—16周就出現大量退單,SU7之前排隊過長的訂單也出現了50%左右的退單。
根據虎嗅消息,目前小米第一批YU7均由小米一廠出品,都是從SU7現有產能中“擠”出來的,甚至每天的產量都是不穩定的。這樣的運營方式,顯然無法滿足YU7新增的海量訂單,更無法滿足仍有月銷量增長空間的SU7。
要知道之前有消息指出,小米是原本計劃在4月份上海車展期間發布,如果是那個時間發布小米更沒有產量余量。難道雷總真的打算賣期車?
雖然小米可以像賣Labubu一樣讓別人破防,但車畢竟制造起來要復雜很多,不僅有產能交付,另外在交付后,小米Yu7必然也要接受一波市場質量檢驗。
目前小米二期工廠已經設備進廠計劃七月份正式投產,但多少有點遠水解不了近渴。按照小米一期工廠2個月破萬、6個月破2萬的節奏,今年也就是6萬輛新車。不知道雷總拿什么去應對這場產能危機,友商們已經嗅到了機會,鎖單客戶也可以拿YU7訂單來抵車款。如果針對性優惠力度再大一點是有可能撬走一部分中間派客戶的。
寫在最后
小米YU7的火爆背后,不是簡單的性價比或者營銷導向,而是一次產品配置、產品設計、用戶需求洞察的恰到好處,是對小米生態體系的精雕細琢,是為小米粉絲造了一臺好車。盧偉冰說小米汽車的效率是同行的兩三倍,過去筆者認為有所夸張,但現在看來可能確有這個實力。那些指望對標YU7 的車企可不要抄錯作業念歪了經。
另外,小米Yu7高調開局,必然要在交付后接受市場的嚴酷考評,結果還有待觀察。
車可以是潮玩玩具,但絕對不止于玩具,還是要滿足安全和實際任務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