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持續高溫少雨導致旱情嚴峻,麻虎鎮部分村莊人畜飲水困難,糧油示范基地龜裂的土地上是大片待收的小麥。面對群眾急難愁盼,麻虎鎮人大迅速響應,組織各級人大代表沖鋒在前,用一車車“及時水”傳遞關懷,用一捆捆金燦燦的小麥詮釋為民初心,在抗旱一線譜寫了一曲人大擔當的生動贊歌。
民呼我應,送水解困暖民心。“水是土地的源泉,更是群眾的命根。”面對太和村村民的飲水難題,鎮人大代表、村黨支部書記在鎮人大組織的議事會上擲地有聲。麻虎鎮人大依托“叫應幫解”工作機制,迅速動員各級人大代表,聯合村“兩委”、網格員組建“人大代表抗旱服務隊”。代表們深入網格,每日摸排缺水情況,主動認領任務,分頭送水到戶。截至目前,服務隊已累計為20余戶獨居老人、留守家庭送去生活用水約3噸。當看到清泉注入水缸,73歲的龐奶奶緊緊握住送水代表的手:“這水甜到心窩里,感謝人大,感謝代表們想著我們!”
聚力保收,田間地頭顯擔當。驕陽似火,金色的麥浪中躍動著忙碌的身影。在康銀社區三組的糧油示范基地,麻虎鎮人大組織縣、鎮兩級人大代表20余人,聯合鎮村干部開展“助農搶收保糧”專項履職行動。人大代表們身著紅馬甲,不顧麥芒劃傷手掌,彎腰揮鐮,爭分奪秒搶收邊角地塊的小麥。割麥、捆扎、歸堆,汗水浸透衣衫,代表們的身影成為烈日下最動人的風景。糧油基地負責人由衷感慨:“多虧了人大代表們帶頭來幫忙,小麥能如期歸倉,我們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
著眼長遠,監督建言促生產。旱情不止于眼前困難,更關乎長遠生計。麻虎鎮人大積極履職,將抗旱保生產作為監督重點。一方面,代表們結合“叫應幫解”機制收集的群眾訴求,及時向鎮政府反映,推動邀請縣農業農村局專家深入田間,指導農戶應用滴灌等節水技術;另一方面,鎮人大主席團積極發揮監督協調作用,督促鎮政府對接縣水利局,籌措水管、水泵等抗旱物資,全力保障群眾和農業經營主體用水需求。在人大力量的推動和各方共同努力下,麻虎鎮九個村(社區)大豆、玉米、紅薯等夏種行動正有序展開,4個糧油基地和600余個種糧大戶的土地上,新的希望正在播種。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是麻虎鎮人大工作的鮮明底色。在這場抗旱保收的硬仗中,各級人大代表用心用情用力,匯聚起守護民生的強大暖流,以實際行動展現了“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詮釋了關鍵時刻站得出、頂得上的代表本色和為民情懷。
(邸欣瑤)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