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堆亂線里
走出自己的獨特藝術之路
把山水裝進瓶子里
小瓷瓶里藏著大江山
給他一把白砂糖
他就能成為“人形CT機”
當水彩畫家轉行青綠山水畫
東方審美會得到怎樣的表達?
從廚師走向面塑
他能讓17個人物站在一枚硬幣上
本期《藝路生花》
風格多樣到讓你驚掉下巴!
01
一堆亂線
是藝術,還是亂舞?
說唱歌手+潮流藝術家,這就是王健行的雙重身份。他立志于年輕化表達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
他喜歡收藏古代臉譜,創作中也提取了很多古代臉譜元素,他認為觀察臉譜本質上是在觀察古人如何用符號系統傳遞身份、情緒與價值觀。他用潮流文化的方式進行獨屬于自己的創作,在一堆亂線中表達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致敬,雖然遭受過很多質疑,但堅持自我的表達,希望打破所有條條框框。
對于他的作品,大家爭議比較大。一堆亂線中,是否有中國書法和繪畫?這究竟是潮流藝術還是畫筆亂舞?這種實驗性的藝術形式,是否具有藝術價值?又或許,能通過作品引發這種爭吵的聲音,本身就很有價值。
而在王健行看來,別人的意見,有時候并不重要。堅持自我,勇往直前,這更是一種寶貴的品質。
02
把山水秘境裝進瓷瓶
讓千年水墨“潮”起來
她是愛傳統、更愛時尚的美女博士,她打破束縛,用當代視覺語言重構水墨山水畫,扛起水墨新文藝派的大旗——她就是鄭州大學美術學院老師牛文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重彩畫研究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在她眼中,水墨畫可不是老古董,傳統技法只是它的底色。她對傳統遼闊山水意向進行顛覆性創新,把自然山水裝進瓷瓶,用小小的瓷器盛放山河萬象。
瓷瓶系列將微觀山水與中國瓷器形象結合,發展中國傳統“盆景式”繪畫圖式,呈現出一山一世界的生命意義,而瓷瓶的易碎性特征,亦影射對環境問題的思考。
異度時空系列力求探索宇宙時空關系,運用未來主義色彩的科技藍,傳達沉靜、神秘的場域。
重屏系列運用中國傳統符號“屏”的理念展開對空間關系的繼續探索,從古代的實體“屏”轉化為現代空間的虛體“屏”,以抽象的塊面色彩表現隔斷與空間的重塑。
托起一個瓷器,好似托起了整個江山,牛文娟的作品刷新了大家對“水墨畫”的認知,原來中國水墨畫還能這么時尚!
03
給他一把白砂糖
他就能成為“人形CT機”?
被稱為“人形CT機”、“行走的生物教科書”,這個糖柏虎究竟是何方神圣?
糖柏虎從14歲左右開始學糖藝,一直工作到今天。當大家以為糖藝只是平面的造型變幻時,在糖柏虎的手中,白砂糖已成了“造物主”的材料。
他用糖復刻出以假亂真的雞翅、自己的左手、甚至“復活”出一條五臟俱全的3D眼睛蛇,從蛇的頭骨、毒液腺到內臟器官,每一處細節都堪稱解剖學級別的還原。
人家都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糖柏虎不僅能做出來骨,還能做出來活靈活現的血管!
如今,他全網播放量和點贊量最高的作品《糖柏虎的手》,目前已經超過一個億,網友直呼:“這哪是糖藝,分明是生物課!”他的作品更是被網友稱為集“生物學、解剖學、雕塑、繪畫”為一體的藝術品,糖藝在糖柏虎手中真的是大放異彩!
04
當現代水彩遇上北宋山水
看水彩畫家的精彩“轉行”
出生在開封的劉艷會,如今是開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他作畫40多年,頭30年一直繪制水彩畫作品,入展第七屆全國美展、第十一全國美展、第十三屆全國美展,20多次榮獲河南省美展一等獎等獎項。
然而,他總覺得水彩是源自西方的,寫實的,而作為一個開封人,劉艷會骨子里的是東方審美,最終,他骨子里的那股韌勁,促使他開始重新尋找方向。
于是,青綠山水畫打開了他的新世界。青綠山水畫起源于魏晉,宋代達到頂峰,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深深影響了劉艷會,他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根,感受到了久違的自由。他甚至選擇用水彩畫的色調,重新調配青綠山水的顏色符號,重啟青綠美學的當代密碼。
節目現場,劉艷會帶來的作品風格差別極大。其中的水彩是他早些年的風格,追求水彩的細膩、虛實的變化等;而青綠山水系列作品簡直像是“現實版桃花源記”,泛舟的人,觀景的亭子,清秀又巍峨的山峰,無一不讓人沉醉其中。在劉艷會的青綠山水畫里,開封的山水真的活了過來~
05
他讓17個人物站在一枚硬幣上
小面塑里有大世界
劉玉偉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面塑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17歲時,他在一家酒店當廚師學徒,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對食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來進一步接觸到了面塑。
如今的劉玉偉早已不再做廚師,而是成了一名面塑非遺傳承人。他的面塑作品如《虎頭娃娃》《十八羅漢》《齊天大圣》《鐘馗》等先后榮獲中國民間藝術博覽會銅獎、百花獎金獎、河南省第七屆民間工藝博覽會金獎、首屆河南民間藝術展評選一等獎、中國工藝美術鄉土獎銀獎等多個獎項。2018年更是作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團成員赴澳大利亞悉尼進行文化交流。
《五王醉歸圖》里的薛王李業是劉玉偉非常自豪的一件作品,人物肢體和面部表情都塑造得很自然細膩,人跟馬和諧一體。劉玉偉還展示了他獨創的“面韻”技巧,他在用面塑形的過程中,融入傳統書畫中寫意的技巧,更多追求作品的“意”,展示面本身的特質,并不追求極致的逼真。
劉玉偉還根據流失海外的國寶進行面塑制作,想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國寶回家。他使用仿古、做舊工藝,把礦物顏料用在面塑制作上,讓作品更具備歷史的滄桑感。
他的微塑水平也很高,17個人物可以站在一個1塊錢硬幣大小的空間上,真可謂是把普通的面團玩出了花。
劉玉偉說,河南人對面是非常有情懷的,小麥養育了我,我想用我的手把面塑變成融入鄉土情感的載體。塑一小塊面團,見大千世間。
6月30日晚21:23
鎖定河南衛視
看《藝路生花》
如何把藝術玩出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