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呷哺呷哺、海底撈后,火鍋賽道有望迎來第三家上市企業。
6月16日晚間,巴奴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奴火鍋”)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擬于主板掛牌,中金公司、招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圖片來源:巴奴火鍋官網公告
從發展歷程來看,巴奴的首家火鍋店由該公司的董事長兼執行董事杜中兵于2001年在河南安陽落地,品牌名源于“巴人纖夫”的文化意象,以“毛肚+菌湯”作為核心差異化賣點;2009年品牌進駐河南省會鄭州,由此開啟全國化擴張進程;2012年正式更名為“巴奴毛肚火鍋”,2018年于北京悠唐購物中心開設首店,標志著正式進軍京城市場。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巴奴已在全國布局144家直營門店。
營收利潤增速放緩
從招股書數據來看,巴奴毛肚火鍋在過去幾年的營收和利潤表現呈現出復雜的態勢。2022年、2023年、2024年,其營收分別為14.33億元、21.12億元、23.07億元;年內利潤分別為-519萬元、1.02億元、1.23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4150萬元、1.44億元、1.96億元。
上述數據顯示,2024年,企業營收及利潤增速明顯放緩。2023年企業營收增速為47.38%,經調整凈利潤同比增長248.78%,2024年企業營收增速降至9.23%,經調整凈利潤同比增長37.06%。
圖片來源:巴奴火鍋招股書
2025年前三個月,巴奴毛肚火鍋營收同比增長25.7%至7.09億元,錄得利潤同比增長57.48%至5516.2萬元,經調整利潤同比增長33.24%至7667.6萬元。
圖片來源:巴奴火鍋招股書
從業務結構來看,巴奴毛肚火鍋主要涵蓋餐廳運營相關服務、調味品及食材銷售等三大業務板塊。在報告期內,餐廳運營相關服務始終占據主導地位,營收占比超96%,是企業核心收入來源;而調味品及食材銷售業務規模相對較小,營收占比穩定在2.0%左右。
迅速擴張?如何占領下沉市場
根據招股書數據,下沉市場已成為巴奴毛肚火鍋的核心增長驅動力。截至2025年一季度,巴奴144家直營門店中,二線及以下城市布局達114家,占門店總數的78.6%。從經營利潤率表現來看,2022-2025年一季度,巴奴該指標從15.2%穩步攀升至23.7%。其中,2025年第一季度,一線城市門店經營利潤率為20.7%,而二線及以下城市門店經營利潤率高達24.5%,顯著拉高了整體均值。
圖片來源:巴奴火鍋招股書
鑒于在下沉市場取得的亮眼成績,巴奴在招股書中披露了清晰的直營門店擴張藍圖。在地理布局層面,巴奴將采取“雙向發力”策略:一方面,在已建立品牌影響力的重點城市,進一步加密門店布局,強化市場滲透率;另一方面,積極向周邊地縣級市拓展版圖,挖掘下沉市場潛力。根據規劃,2025-2027年,巴奴將依次新增約40家、50家、60家直營門店,意圖通過規模擴張,進一步鞏固其在下沉市場的競爭優勢。
換言之,未來三年,巴奴計劃實現規模翻番。巴奴也在招股書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拓展自營餐廳網絡,從而擴大地域覆蓋并深化市場滲透;提升業務管理和餐廳運營的數字化水平;品牌建設;供應鏈優化,包括中央廚房及衛星倉的建設與擴建;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不過,以招股書數據來看,2022年-2024年,企業新增門店數分別為11家、25家和35家,企業擬定的開店速度比過往三年的要高不少,后面三年是否能實現這一規模翻番的壯志宏圖,或許還得看此次赴港上市的情況,也需要市場的長期檢驗。
高端火鍋路難走
招股書援引沙利文數據顯示,火鍋市場依據人均消費額被劃分為三個細分領域:人均消費120元以上的品質火鍋市場、60-120元的大眾火鍋市場,以及60元以下的平價火鍋市場。
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表明,2024年巴奴以收入規模成為中國品質火鍋市場頭部品牌,占據3.1%的市場份額;在整個中國火鍋市場中,巴奴位列第三,前兩名分別為海底撈與呷哺呷哺。
圖片來源:巴奴火鍋招股書
然而,在業績增長的背后,“巴奴太貴”的質疑聲始終未消。
事實上,圍繞巴奴毛肚火鍋的爭議一直不少,2023年,巴奴因“天價土豆”事件引發廣泛討論:一名消費者在西安賽格商場的巴奴火鍋店點了一份售價18元的“富硒土豆”,結果上桌后發現整份菜僅有5片土豆。雖然事后巴奴解釋稱,網傳的“18元一份的‘富硒土豆’僅5片”實際上是小份的量,西安門店的售價應為9元”。
圖片來源:巴奴火鍋官網
今年初,創始人杜中兵今年2月因為“月薪5000元就不要吃巴奴了”“火鍋不是服務底層人民”等言論引發全網熱議,杜中兵亦被網友批評“爹味說教”,針對此事,2月27日,杜中兵回應稱,他的原意是如果只有5000塊工資的學生,可以先把錢花在自己的成長上,讓自己變好,不吃巴奴,但其后續澄清似乎并沒有得到輿論的信服,“貴價火鍋”的標簽已深植消費者認知。
盡管在招股書中,巴奴以“品質火鍋”定義自身定位,刻意淡化“高端”表述,試圖緩解資本市場對高價賽道盈利能力的擔憂。但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5年Q1,其顧客人均消費始終穩定在140元左右——2024年巴奴人均消費142元,同期海底撈中國大陸地區人均消費為95.7元,價格差距顯著。
這種“品質=高價”的消費認知,與巴奴當前面臨的同店客流及客單價增長乏力的現狀形成矛盾:當“高端”定位難以轉化為持續客流,高價策略正面臨市場檢驗,而巴奴火鍋對下沉市場的重視往往又形成了新的矛盾。
圖片來源:巴奴火鍋招股書
圖片來源:海底撈招股書
巴奴自身其實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招股書中,巴奴針對產品定價表示,企業的產品定價由總部統一制定,綜合考慮成本結構、產品定位、客戶偏好及市場接受度等因素。企業稱,其采用以價值認知為導向的定價策略,通過強調原料質量、溯源透明度、加工標準及產品呈現的差異化,強化客戶對價格合理性的認知,這使企業能夠在品牌溢價與客戶接受度之間實現平衡。
巴奴毛肚火鍋的赴港上市,既是其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暴露了增長隱憂:下沉市場雖貢獻利潤增長,但營收增速放緩、客單價遭受質疑的情況,折射出高端定位與下沉擴張的策略矛盾。當“品質=高價”的認知持續強化,創始人爭議與定價質疑不斷,巴奴能否借上市破解矛盾、實現擴張藍圖,仍需市場檢驗。(《理財周刊-財事匯》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