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南岸區東東摩商場,附近老人在“常青魔方”內進行理療。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從繁華商場里的“銀發生活Mall”,到社區深處充滿活力的“學樂園”,再到指尖輕點即可上門的專業照護——如今,便捷可及的高品質養老服務,為老年群體提供了溫暖日常與尊嚴守護。
今年,市民政局將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列為年度重點工作,印發《重慶市推動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設實施方案》,繪就了未來的發展藍圖。方案聚焦實施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打造等“十大行動”,力求把養老服務深度融入全市“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建設大場景中,溫暖守護重慶人的幸福晚年。
連日來記者探訪發現,這張精心編織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已在悄然布局建設,改變著山城老人的生活圖景。
把養老搬進商場
養老服務綜合體打造銀發消費新場景
在南岸區東東摩商場的二樓,一個名為“常青魔方”的空間正悄然影響著附近老人的養老生活。這是重慶首個養老服務綜合體,沒有暮氣沉沉,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輕松自在的活力氛圍。
6月初,陳女士偶然踏入“常青魔方”適老化產品體驗館,長久以來的心結豁然開朗。家中75歲的老父親因為念舊,拒絕搬去子女的新家。“讓爸爸住在老屋,總擔心安全問題。”她說。
“常青魔方”可提供衛生間防滑、臥室無障礙設計的貼心方案,還有智能監測設備、升降灶臺和傾斜浴室鏡等巧妙的適老化應用。在詳細咨詢了“一戶一案”定制改造服務后,她果斷預約了上門設計。
“常青魔方”由深耕養老17年的重慶常青社凱爾老年公寓集團打造。記者發現,它更像一個專為老人設計的“一站式生活服務Mall”,將中醫理療養生、智慧家居改造、居家護理、老年大學等多元業態,整合到一個空間里,打造成讓老人安心舒心的“銀發消費新場景”。
在明亮溫馨的中醫理療區,78歲的鐘阿姨正享受每月專業服務,她是這里的常客。一次,她被理療區旁為老人拍攝寫真的場景吸引,“一直想拍套像樣的照片,但又怕麻煩、怕花錢。”當得知價格較為親民,她毫不猶豫地預約了檔期。鏡頭前,她煥發的神采是“獲得感”最生動的注腳。
企業負責人曾吉果說,2023到2029年將迎來銀發族的退休高峰,他們的需求和消費觀已大不同。難點在于“培育市場”——很多人不知道有專為老人設計的好產品好服務,子女也不知道能為父母做什么。
“常青魔方”將培訓、改造、理療、護理等六大業態進行有機聯結,形成服務老年人的閉環,通過空間的黏性,讓老人來了、體驗了、滿意了,進而自然產生更多服務需求。讓老年人“出行可及、消費無礙”,這恰好和我市構建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理念契合。
精準滿足精神需求
用文藝點亮銀發新生活
筆尖在宣紙上流轉,62歲的梁光鳳凝神靜氣,一個飽滿的“霞”字漸次成型。6月15日,在江津區珞璜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的書畫室里,墻上的《滕王閣序》墨香猶存,該鎮書法家協會的老師正俯身指點。
這溫馨一幕,正是珞璜鎮拓展“15分鐘養老服務圈”內涵的生動注腳——從滿足“一碗熱飯”的胃,到充盈“老有所學”的心。
“過去想學點啥,得往江津、巴南城里跑,甚至折騰到南坪,來回半天就沒了。”家住碑亭社區的皮學昌老人感慨。
今年3月,江津區老年大學珞璜分校落戶鎮中心這座千余平方米的“銀發樂園”。愛好音樂的他,毫不猶豫加入了“珞璜好時光民樂隊”,每周一次抱著電子琴,與十多位老伙伴歡樂合奏。
課雖短,卻點燃了皮學昌退休后沉寂的時光,“沒課的日子,在家練琴都帶勁,坐兩站公交就能來,心里踏實得很!”他粗糙的手指在琴鍵上跳躍,笑容里滿是充實。
這座位于鎮中心的“學樂園”,精準滿足了全鎮1.5萬老人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舞蹈室內身姿舒展,書畫室里墨韻飄香,電影放映廳光影流轉……十多個功能空間,如同磁石般吸引著方圓15分鐘生活圈內的老人。
記者了解到,分校常年開設舞蹈、形體、書法、繪畫等七大類公益課程,不定期推出象棋、攝影、智能手機培訓,每月超過400位老人在這里重拾學習的樂趣,還孵化出芳華旗袍隊、珞城歡樂合唱團等19支老年文藝隊伍。
政府搭臺,老人“唱戲”,廣場休閑文化季、健康老人風采展等舞臺,讓積蓄半生的才情有了綻放之地。
“老人盼的,就是我們該做的。”珞璜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廖靜介紹,服務精準化的秘訣在于“問需于老”——每年初開展文化需求問卷調查,只要同一課程有30位以上老人報名,便立即協調師資開課。于是,藝培機構的專業老師來了,社區里的文藝愛好者站上了講臺。資源靈活整合,讓課程庫持續“生長”,真正惠及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這份家門口的“精神食糧”,與珞璜鎮已夯實的“15分鐘就餐圈”相映生輝。此前,該鎮已在老年人口密集的珞璜、碑亭社區建成兩家老年食堂,成功輻射周邊六個(村)社區,不僅讓老人吃上暖心飯,更以市場化運營實現盈利。
從口腹之需到心靈滋養,“15分鐘圈”的內涵正不斷豐盈。在珞璜鎮民政事務崗負責人吳靜看來,養老服務正從“保基本”向“提品質”邁出關鍵一步:“讓老人走出家門就能找到樂趣、學到新知、交到朋友,精神富足了,才是真正的高質量養老。”
指尖點單、守護到家
養老服務圈讓獨居老人同享溫暖照護
6月16日,在璧山區璧城街道楊柳壩社區香江嘉園小區,87歲的鄧時榮老人坐在窗邊,看著兩名穿著整潔工裝的服務人員熟練地拆卸空調濾網。
厚厚的積灰被水流沖下,風扇葉片重新恢復光亮。女兒葉太琴通過手機預約的這次上門服務,不僅帶來了徹底的居家清潔,同行的護士還為老人測量了血壓,細致記錄下老人的體檢數據。
“養老中心就在小區門口,手機上點一點,專業的護理人員就到家了,比喊自己兒女回來還快。”葉太琴感嘆。
在擁有2000多名老年人的楊柳壩社區,便捷可及的居家照護服務,正成為高齡、失能、患病老人安享晚年的堅實依靠。
璧城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就坐落在香江嘉園小區門口,精準的“選位”,確保轄區老人都能在15分鐘內享受專業照護。
中心已為200多位老人提供上門服務,可根據不同需求靈活選擇單次服務或購買定制服務包。對于經濟困難的特困老人,街道提供兜底保障——每人每月可免費享受價值180元的“居家服務包”,涵蓋基礎生活照料與健康監測。
璧城街道負責人介紹,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的核心在于響應快、專業強、覆蓋準。像鄧時榮老人這樣的需求,通過線上或電話點單后,中心會派遣由居家服務員與專業護士組成的小分隊上門,解決子女因工作或距離無法隨時照顧的痛點,讓“獨居不獨助”成為現實。
作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的創建點,楊柳壩社區還引入“重慶渝小護”智慧養老系統,為幾十位失智或半失能老人配備了智能手環和防走失胸牌。一旦老人活動超出設定安全范圍,系統將自動預警,通知家屬和社區工作人員,極大降低了認知障礙老人走失的風險。
從看得見的清潔除塵到看不見的電子守護,璧城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編織的這張居家照護網,讓“15分鐘”不再是個時間概念,而是可感可及的安心、溫暖和守護。
數讀>>>
我市有60歲以上老年人801萬 占比達25.11%
截至2024年末
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3.1億人 占全國人口的22%
據測算
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
預計到2035年
銀發經濟占GDP比重將從6%上升到9%
數據來源:重慶市民政局
解讀>>>
養老服務綜合體怎么建怎么享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張莎
我市有60歲以上老年人801萬,占比達25.11%,其中65歲以下低齡老年人規模約210萬,他們的財富儲備相對充足、社會保障較好,消費意愿強烈,形成了新的“銀發紅利”。
我市年內將建成的30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將成為激活銀發經濟的關鍵節點。近日,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周萬利解讀“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設路徑與破局之策。
迭代升級——
推動公共服務下沉,再造消費場景
以社區居委會為中心,步行15分鐘畫一個圈——這就是重慶中心城區915個養老服務圈的基本單元。
與“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同步推進的這場空間革命,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的核心在于公共服務下沉: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學、助急等20余項基礎服務將嵌入社區末梢,實現“兜底有保障、剛需有服務、普惠有供給、高端有選擇”的多層次養老格局。
過去是把養老院搬到社區,現在要轉向消費場景再造,養老服務綜合體就是迭代升級的答案。
守住底線——
市場化運作、普惠性托底、專業化服務
在周萬利看來,年內將建成的30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承載著養老服務的范式轉變。“傳統站點解決剛需,而綜合體要激發消費潛能。”
傳統的三級養老網絡主要提供助餐、日間照料等基礎服務;而養老服務綜合體迭代升級:集成老年大學、醫療康復、適老化產品體驗、智慧照護到家、金融商貿服務等場景,形成“一站式銀發消費生態”。“從實物消費到服務消費,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這才是銀發經濟的本質。”她表示。
養老服務綜合體的建設路徑同樣也在創新,政府鼓勵市場主體盤活閑置資產,改造驗收后給予補貼,或對現有街鎮養老中心升級改造。每個綜合體必須守住底線,那就是市場化運作、普惠性托底、專業化服務。
兩大挑戰——
社會資本觀望,專業人才短缺
“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設中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周萬利說:“社會資本在觀望,專業人才仍短缺。”
激活資本的關鍵在“可持續”。重慶已有探索:85%老年食堂實現盈虧平衡,80%以上社區站點實行公建民營。“養老綜合體需要更專業的運營者。”她呼吁深耕養老領域的企業入場。
人才缺口則直指結構性矛盾。“全市缺1.5萬名專業人才,不僅是護工!”周萬利列出一串養老新職業: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養老顧問、心靈慰藉社工、智慧產品設計師……“重慶現有崗位只有護理員和助浴員,其他幾乎是空白。”
周萬利表示,重慶已有破局之策,一方面是職教改革,試點中高職院校公費培養養老專業人才,對接市場化就業;另一方面是待遇提升,建立職業技能等級與薪酬掛鉤機制,探索入職補貼、崗位津貼、企業年金制度;再有就是社會認同,推動“養老服務師”職業評價,讓年輕人看到養老的職業前景。(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張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