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華這里的字跡,是非常流暢的,這一點,我們是能夠清楚地看到的,幾乎每一個字,都是一筆寫就的狀態,這種自然的書寫,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藝和技法,而且更加需要扎實的“字外功”,只有二者充分地融合,才能夠寫出一種新高度,不是嗎?
而字形上的大小變化,一切都是自然的存在,沒有任何可以的改變,遵從自然規律,就是一種最好的狀態,也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的啟示,至少讓我們懂得了,書法不僅僅是一種技法,而且更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涵養的體現,需要我們沉下心來細細的學習和品味,只有在這種前提下,才能夠寫出既有傳統,又不失個性的字跡。
田小華字跡最能夠考驗人的書寫能力,也最能夠真實地表現人的書寫狀態和認知水平,相信通過欣賞這樣的字跡,你也會有類似的感想吧!
1970年,田小華誕生于湖南省安化縣的一個書香門第。在這個家庭里,書法不僅是藝術的展現,更是文化的傳承與生活的一部分。長輩們揮毫潑墨的身影,如同一幅幅流動的畫卷,深深烙印在田小華幼小的心靈中。他自幼便對那黑白相間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與向往,那份對書法的熱愛,仿佛是與生俱來的種子,在他心中悄然生根發芽。
命運的轉折,往往始于一次不經意的相遇。18歲那年,田小華有幸遇到了他書法生涯中的引路人——盛景華先生。作為湖南省書法協會的副主席,盛先生以其深厚的藝術功底和獨到的藝術見解,為田小華打開了一扇通往米芾書法世界的大門。在盛先生的悉心指導下,田小華仿佛被一股強大的力量牽引,一頭扎進了米芾那狂放不羈、變化無窮的書法海洋中。他臨摹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詩帖》等經典作品,每一筆每一劃都力求精準,力求在形似中尋求神似,更在神似中融入自己的理解與情感。
藝術之路,從無捷徑可走。田小華深知這一點,因此他選擇了最質樸也最艱難的道路——勤奮與堅持。每天,他都會靜坐在臨池前,調整呼吸,讓心靈歸于平靜,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書法創作之中。這一坐,就是十五年。十五年的光陰,足以讓一個人從青澀走向成熟,也足以讓田小華的書法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的書法,已深得米芾之精髓,用筆自如,八面出鋒,極盡筆法百態。而更為難得的是,他在模仿中找到了自我,將米芾的狂放與自己的內斂巧妙融合,形成了一種獨具魅力的藝術風格。
2018年,田小華憑借其卓越的書法成就,榮獲了第六屆書法蘭亭獎。這份榮譽,不僅是對他多年努力的肯定,更是對他藝術才華的高度認可。然而,對于田小華而言,榮譽只是過眼云煙,他更看重的是那份對書法藝術的執著與熱愛。他深知,書法的道路沒有終點,只有不斷的探索與追求。因此,他依然保持著那份初心,繼續在米芾書法的海洋中遨游,用自己的筆觸書寫著屬于這個時代的書法傳奇。
每一個字,都是一種精雕細琢般的存在,一筆一劃,一絲不茍,筆筆送到,尤其是起筆上,有著明顯的藏露變化,雖然是毛筆字跡,但是,這種藏露變化,更加精妙,有著扎實的功夫。
也正是這樣的特點,你會看到,行筆上十分穩健,每一個點畫的安排都是十分緊湊的,彼此之間,有著明顯的顧盼揖讓,前顧后盼,十分和諧,尤其是上下筆之間的照應上手,體現出一種融洽的氛圍感。
而這里的字跡,每一個字跡,都是十分方扁的,重心下移,更加突出了一種穩重的姿態,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這里的每一個字跡,都有一種穩妥的造型特點,尤其是寫在了這種方格之中,更加突出了一種規范規整之感,相信,這樣的字跡,倘若是在書法展中,一定能夠贏得評委的“芳心”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