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烏鎮有個木匠,姓陳,名阿水。他娶了鄰村柳氏為妻,柳氏溫柔賢惠,只是有個姐姐柳月,嫁了個油嘴滑舌的丈夫張屠戶。陳阿水家院子里沒井,要去河邊挑水,很是不便。
這年春天,陳阿水請了土工,在院子里挖井。井挖到兩丈深時,碰上了堅硬的巖層。土工搖搖頭走了,陳阿水不信邪,自己拿起鎬頭接著挖。柳氏心疼他,每日送水送飯,叮囑他注意安全。
過了幾日,陳阿水發現怪事。每當他下井挖石,妻姐柳月和姐夫張屠戶就會來家里串門,說是看望妹妹,眼睛卻不住地瞟向井口。有次他剛爬上井臺,就聽見柳月在屋里低聲說:"再挖下去,怕是要露餡了..."
陳阿水心里犯疑。他想起柳氏曾說,姐姐嫁過去時,帶了個祖傳的金簪子,后來卻不見了,張屠戶說是丟了。難道這井里藏著什么秘密?他不動聲色,晚上收工后,偷偷在井壁上鑿了個小洞。
又挖了幾日,巖層里突然露出個黑黢黢的洞口。陳阿水打著火把下去,只見洞壁上嵌著個陶甕,甕口用蠟封著。他剛要伸手去拿,就聽見井口傳來柳月的聲音:"阿水,該上來吃飯了!"
陳阿水心頭一緊,趕緊藏到小洞后面。只見柳月和張屠戶趴在井口,張屠戶手里拿著根繩子,繩子末端綁著塊大石頭。柳月低聲說:"等他拿到甕,就把石頭推下去,神不知鬼不覺..."
陳阿水驚出一身冷汗。他屏住呼吸,看著張屠戶把石頭懸在井口。柳月又說:"當年我爹把金簪藏在甕里,埋在這井下,誰知道被巖層擋住了。要不是你說聽見挖井聲,這寶貝還找不著呢..."
原來如此!陳阿水恍然大悟。他悄悄掏出鑿子,在洞壁上又鑿了個通往院外的小縫。這時,張屠戶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快把石頭推下去!"
就在石頭即將落下的瞬間,陳阿水猛地從洞里竄出來,抓住繩子使勁一拉。張屠戶沒防備,差點摔進井里。柳月尖叫一聲,陳阿水趁機爬上井臺,抄起旁邊的鎬頭。
"你們想害死我!"陳阿水怒目圓睜。張屠戶惱羞成怒,拔出腰間的屠刀:"小子,識相的把甕交出來,不然宰了你!"柳月也在一旁幫腔:"那是我家的寶貝,該我拿!"
陳阿水退到井邊,突然想起洞里的陶甕。他心生一計,假裝要跳井,趁張屠戶分神時,猛地將鎬頭擲向他手中的屠刀。屠刀"當啷"一聲掉在地上,陳阿水趁機沖進屋里,把柳氏拉到身后。
張屠戶撿起屠刀,惡狠狠地說:"再不交出來,我連你老婆一起殺!"柳氏嚇得渾身發抖,陳阿水卻鎮定地說:"甕在井里,有本事自己去拿!"
張屠戶果然上當,拿著火把下了井。柳月在井口望風。陳阿水悄悄繞到井后,搬起一塊大石頭,等張屠戶剛摸到陶甕,就用力將石頭推了下去。只聽井下傳來一聲慘叫,火把應聲熄滅。
柳月探頭一看,嚇得魂飛魄散。陳阿水趁機抓住她,用繩子捆了個結實。這時,鄰居們聽到動靜趕來,見此情景,紛紛指責柳月夫婦心腸歹毒。
陳阿水下井查看,只見張屠戶被石頭砸中,已經斷了氣,陶甕滾在一旁。他打開甕蓋,里面果然有支金簪,還有一封泛黃的信。信是柳氏父親寫的,說當年躲避土匪,將金簪藏在此處,叮囑女兒好生保管。
陳阿水把金簪交給柳氏,柳氏淚如雨下:"沒想到姐姐竟然...爹若泉下有知,該多傷心..."陳阿水嘆了口氣,報官處理了張屠戶的尸體,柳月則被送回娘家,從此再也沒露面。
后來,陳阿水把井填了,在旁邊重新挖了一口。他將那支金簪熔了,換成銀子,買了幾畝良田,和柳氏過上了安穩日子。有人問起井里的事,他只說挖到了塊怪石,嚇跑了歹人。
直到晚年,陳阿水才把真相告訴兒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當年若不是我多留了個心眼,在井里挖了洞,恐怕早就沒命了。"
兒子看著父親手上的老繭,又看看院子里那口新井,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從那以后,陳家的子孫都記住了這個教訓,做人做事,總要留幾分警惕,幾分厚道。
而關于陳阿水挖井遇劫的故事,也在烏鎮流傳開來。人們說,那口老井里藏的不是金簪,而是人心。有的人看見金子就忘了本分,有的人卻能在危難中守住良心。
就像陳阿水常說的那樣:"井挖得深,能看見泉水;人活得久,能看清人心。別總想著占別人便宜,說不定哪天,就把自己埋進去了。"說這話時,他總會望向院子里的新井,眼神里滿是歷經世事的通透與淡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