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5日,蘇聯最后一位元帥逝世,他臨終前通過錄音向普京傳遞了最后的政治囑托——“俄羅斯應該向中國學習”。
這一呼吁不僅揭示了亞佐夫對中國的深刻認同,也折射出這位跨越蘇聯與俄羅斯兩個時代的傳奇人物,對俄羅斯未來的深切憂慮與期待。
亞佐夫與中國的淵源始于蘇聯時期。
作為冷戰時期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曾對中國提供大量援助,兩國關系一度緊密。
1991年5月,亞佐夫元帥對我國進行了為期4天的正式友好訪問,這也是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蘇聯國防部長訪華。
他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后中國的變化,并驚嘆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穩定,認為中國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同時,成功實現了經濟轉型,這種“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結合”的模式極具借鑒意義。
晚年的亞佐夫進一步關注中國經驗,他注意到,中國通過國有化自然資源、抑制寡頭壟斷、重視農業和民生,避免了蘇聯式的經濟崩潰。
因此,他認為,中國的發展道路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證”,并強調中俄合作對國際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
作為當事人,亞佐夫親歷了蘇聯后期的經濟崩潰。
之后,他反思總結,對蘇聯過度依賴重工業與軍事擴張提出了批評,覺得蘇聯不應該忽視農業和民生,導致糧食短缺、民眾生活水平下降。
尤其是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未能解決結構性問題,反而加速了國家的解體,亞佐夫認為,蘇聯的失敗在于“未能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而中國的發展,則讓亞佐夫看到了另一種可能。
他贊賞中國既能保持政治穩定,又通過改革開放激發了經濟活力,尤其是在農業現代化和科技創新方面的成功,令人矚目。
他覺得,中國完美避免了蘇聯的“全盤私有化陷阱”,通過國家調控防止了財富的過度集中,這對俄羅斯來說非常重要。
亞佐夫指出,俄羅斯長期效仿西方卻最終陷入困境,而中國通過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竟然成功抵御了西方滲透!
他建議普京借鑒中國的“和平共處”原則,加強與中亞、東歐的合作,以鞏固俄羅斯的國際地位。
對于這位老將的建議,普京也做出了積極回應。
普京上臺后,通過打壓別列佐夫斯基等寡頭,逐步將能源、礦產等核心產業收歸國有,這與亞佐夫“防止少數人牟利”的建議一致。
亞佐夫生前力主要發展農業,普京也將其列為國策。
到了2020年,俄羅斯已成為全球主要的糧食出口國,其農業生產成為抵御西方制裁的重要支柱。
此外,普京還效仿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思路,削弱地方勢力,加強軍隊控制,成功應對了車臣叛亂和北約東擴。
然而,俄羅斯的轉型仍面臨挑戰:經濟依賴能源出口、貧困人口占比高、行政效率低下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亞佐夫期待的“全面學習中國”尚未完全實現,但普京的實踐已部分印證了他的遠見。
亞佐夫的臨終囑托,不僅是對普京的期待,更是對蘇聯榮光的最后回響。
他的一生見證了社會主義陣營的興衰,也親歷了俄羅斯的迷茫與重生。
在他看來,中國的成功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命力,而俄羅斯的未來需要找到一條融合歷史傳統與現實需求的道路。
這位從衛國戰爭尸山血海中走出的元帥,最終將希望寄托于東方鄰國的經驗。
或許,這正是亞佐夫留給俄羅斯最珍貴的遺產——在變革中堅守,在借鑒中重生。
參考資料
決策與信息《亞佐夫:蘇聯解體并非時代必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