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給小孩取小名這事兒,真不是隨隨便便喊個“寶寶”“寶貝”就萬事大吉了!最近在網上沖浪,看到家長們的吐槽,我才發現,這里面水可深了!
先講講諧音梗“受害者”。有個娃小名叫“悠悠”,本來挺文藝,結果孩子干啥都慢悠悠,寫作業像蝸牛,出門磨蹭到家人崩潰。家長哭笑不得:“這小名是給孩子下了慢放咒吧!”還有叫“豆豆”的,家長沒想到,孩子大了臉上真長了不少痘痘,被同學開玩笑,孩子回家直抹眼淚,直呼“豆豆”和“痘痘”太像了。
再說說那些“奇葩”小名,真的是讓人笑出豬叫又滿是無奈。有家長給孩子取名“錢多多”,本意是盼著孩子以后財運亨通,可每次喊孩子,旁人聽到都忍不住調侃:“喲,喊財神爺呢?”還有的家長給孩子取名“犇犇”,想著寓意牛氣沖天,結果孩子學寫字時哭唧唧:“這字太難寫啦,我手都要斷了!”
除了諧音和奇葩,還有些小名,小時候聽著可愛,長大了就尷尬得摳腳趾。像“嘟嘟”“壯壯”,小時候叫著萌,等孩子上了中學,還被這么喊,孩子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在正式場合,“嘟嘟”一出口,嚴肅氛圍瞬間破功,老師同學都憋笑。
從心理學角度講,小名就像孩子的“心理暗示劑”。小時候天天被喊“乖乖”,孩子潛意識里就覺得要乖巧聽話,可能就會不敢表達自己想法。要是叫“跳跳”,孩子可能就活力滿滿,一刻也閑不住。這就像給孩子貼了個無形的標簽,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模式。
而且,小名還關乎孩子社交。上學后,一個不合適的小名很容易成為同學調侃的對象,孩子可能會因此自卑、抗拒社交。就像“丫丫”,在幼兒園被喊很可愛,可到了中學,還被這么叫,孩子就會覺得幼稚,影響自信心。
所以,家人們,給孩子取小名可得長點心!要考慮寓意、讀音,還要想想孩子長大后會不會尷尬。別讓一時的隨意,給孩子的成長留下小煩惱。大家快來分享下,你聽過最離譜的小名是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