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年來,安徽省宿州市泗縣泗城鎮彭鋪社區創新推出 “庭院訪談” 模式,以 “小庭院” 搭建 “大平臺”,有效暢通民意渠道、破解治理難題。通過科學的人員組織、有序的議事流程和高效的問題解決機制,讓群眾成為社區建設的 “主角”。
多元聯動,構建專業高效的訪談隊伍
選優配強訪談隊伍。彭鋪社區構建了 “社區干部+居民代表+專業力量+志愿團隊” 四方協同的人員架構。社區兩委成員作為核心組織者,依托網格化管理優勢,提前梳理訪談議題,確保方向精準。如在籌備社區綠化改造訪談前,網格員已通過日常巡查統計出居民集中反饋的綠化薄弱點位,為議題錨定方向。
構建多元代表矩陣。居民代表實行 “分層推選制”,從12個居民小組中選出50名代表,覆蓋老中青群體及商戶、五老人員、務工者等不同職業人群,為訪談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織密專業人才網絡。社區主要有黨總支書記和村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參與調解;專業團隊則根據議題 “按需配置”,涉及國土、農業農村、司法、派出所等部門,為居民答疑解惑。此外,組織熱心居民組成的志愿服務隊,負責訪談現場的秩序維護、記錄整理和后勤保障,確保流程順暢。
三化并舉,打造開放包容的議事場景
議題精準化。建立 “需求收集-熱點篩選-兩委審議” 三級議題確定機制。通過 “入戶訪談+意見箱” 雙渠道收集問題,截至目前,累計收集意見48條。針對基礎設施完善、交通勸導臺等高頻問題,結合年度重點工作,最終確定12個訪談主題,實現 “群眾點單-社區派單” 的精準對接。
形式親民化。選擇居民庭院作為訪談場所,設置 “村民議事廳”“板凳會” 等便民場景,讓政策討論與家長里短相融,讓基層治理充滿“煙火氣”與“人情味”。在居民吳大哥家的庭院內,圍繞 “社區環境管理” 展開的訪談中,現場氛圍熱烈,居民積極反饋問題,參與度顯著提高。
參與廣泛化。創新 “主會場+流動分會場” 模式,主會場設在村部中心廣場,分會場覆蓋行動不便居民家中。利用 “彭鋪之聲” 微信群同步更新訪談情況,確保 “一個聲音傳到底,全民參與無死角”。
閉環管理,形成務實高效的解決機制
搭建 “線上+線下” 反饋平臺。線上通過 “彭鋪之聲” 微信群實時反饋問題的整改進度;線下每月開展“庭院訪談”主要聚焦上一期問題整改情況、群眾滿意度情況以及本期訪談梳理的問題情況。
建立 “收集-分類-辦理-反饋” 全鏈條工作法。訪談結束后24小時內,整理形成問題清單,按照急難愁盼分級分類。2025年上半年,共梳理出基礎設施類問題 17項、公共服務類13項、矛盾糾紛類18項。
實行 “三色督辦” 機制。針對反饋問題設置紅、黃、藍辦理機制,紅色代表緊急問題,7個工作日內辦結;黃色代表一般問題,納入月度計劃;藍色代表長期問題,制定專項方案。針對居民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社區積極聯動鎮直相關部門,確保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庭院訪談”模式,通過凝聚多方力量、創新議事形式、完善解決機制,實現了從 “替民做主” 到 “由民做主” 的轉變,不僅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更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探索出一條新路徑。下一步,社區將持續深化“庭院訪談”模式,推動更多民生實事落地見效。(季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