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上海金山區的工地上,又迎來了一位新的客人,雷克薩斯新能源工廠的奠基儀式在挖掘機的轟鳴中啟動。146億元投資,1692畝土地、2027年投產,這組數字本該是日系豪華品牌電動化決心的象征,卻因兩年空窗期暴露了更深層的戰略遲疑,當奠基鏟落下時,雷克薩斯的首臺“中國產”純電車,還要等待800余天才能駛出生產線。
這段時間以來,雷克薩斯的日子并不好過,銷量曲線早已拉響警報,2022年全球銷量下滑18%,中國市場暴跌22%;2023年上半年在華銷量續跌18.5%,成為豪華陣營唯一負增長品牌。進入2025年,頹勢未止,1-5月累計銷量僅7.4萬輛,同比下滑趨勢難逆。
更致命的是電動化車型的全面啞火。截至2025年,其新能源陣營似乎僅有“油改電”產物UX EV與NX PHEV支撐門面。前者年銷量僅2279輛,后者幾乎看不見身影,首款純電平臺車型RZ起售價36.99萬元,續航與智能化和同價位的國產新能源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淪為展廳里的沉默展品,這些都是雷克薩斯如今面臨的問題。
針對這般跡象,2025年上海車展,雷克薩斯試圖以全新一代ES重振聲量,卻因設計爭議遭遇當頭棒喝。新車徹底摒棄標志性紡錘格柵,純電版采用封閉式前臉,混動版換裝立體格柵。這種去經典化操作能不能吸引年輕用戶仍是存疑,但至少在老派用戶的眼里,一時半會并沒有這么容易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雷克薩斯68%核心用戶為35歲以上群體,看重低調奢華與保值率。而新車試圖以激進的外觀設計吸引年輕人,卻又放棄不了流傳在自己品牌里的傳統元素,最終的產品在外人看來落得了如今高不成低不就。
作為唯一未國產化的主流豪華品牌,其研發與供應鏈高度依賴日本本土。2022年因芯片短缺導致工廠停擺,中國經銷商一度無車可賣。即便啟動上海工廠,2027年量產的時間表仍落后新勢力國產化節奏至少5年,這么看節奏還是太慢了。
面對困局,雷克薩斯將翻盤希望押注于豐田的固態電池技術,宣稱2027年推出續航1000公里、充電10分鐘的新車。然而這場豪賭充滿變數,首先是良品率與成本未知,固態電池雖然先進,但量產工藝尚未經大規模驗證,若成本失控恐難讓消費者滿意。
另外,固態電池技術不僅僅是雷克薩斯一家車企在發力,到2027年,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中企固態電池可能已商業化,屆時先發優勢可能已經蕩然無存。更諷刺的是,當雷克薩斯等待未來技術時,中國車企卻正以插混技術收割市場,而從目前的產品格局來看,雷克薩斯并沒有相當重視混動賽道,份額的丟失,想要挽回并不容易。
汽車網評:金山工地的夯機仍在轟鳴,而雷克薩斯的轉型時差已無法掩蓋:一邊是2027年才能落地的工廠,一邊是每月下滑的銷量報表;一邊是激進的概念車發布會,一邊是技術平臺縫縫補補又三年。他們總在等待完美的技術,但中國市場只給快魚留出生路,在油電切換的競賽中,遲緩本身就是原罪。如今金山工廠的倒計時已經開始,但市場留給雷克薩斯的耐心,說不定會比投產日更早歸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