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日子就該像曬在院子里的棉被,松松軟軟,帶著陽光的暖。
年輕時交朋友,講究“四海之內皆兄弟”,覺得朋友越多路越寬;可到了這把年紀才慢慢明白,有些朋友是來給你添暖的,陪你曬曬太陽、下下棋,說說笑笑日子就過去了;有些卻像揣著冰碴子,跟你待一會兒,心里就涼半截,還得自己慢慢焐。
現代作家季羨林說過:“老年的妙處,在于已經歷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懂得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該珍惜,什么該舍棄。” 這“舍棄”里,就包括那些讓你不舒服的關系。
人老了,精力有限,心思也經不起折騰,別和這幾種人走太近,不是薄情,是護著自己的日子不受攪擾。
一、總把你當“情緒垃圾桶”的人,見一次就被吸走半天氣力,老話說“近墨者黑”,別被負能量纏上
小區張大爺以前總跟老李一起遛彎,后來再也不約了。
問他為啥,他嘆口氣:“老李這人,三句話不離‘我兒子不孝順’‘我兒媳婦太懶’,要么就罵天罵地,說社會不公。我本來遛彎是圖個舒坦,跟他待一小時,回家得悶半天,渾身不得勁。”
人老了,精氣神最金貴,經不起這么折騰。
這種人心里像堆著爛柴火,見誰都想點燃——你勸他“想開點”,他說“你不懂我的苦”;你聽著不搭話,他嫌你“不真心”。你以為是“陪朋友解悶”,其實是被他的負能量纏上,原本好好的心情,全被攪成了一鍋粥。
老話說“近墨者黑”,跟總抱怨的人待久了,你也會忍不住盯著日子里的糟心事,忘了自家陽臺上的花正開得艷。人老了,該離這種“自帶寒氣”的人遠點,多跟愛笑的人湊堆,日子才能跟著亮堂。
二、總想著占你小便宜的人,見你就算計“能撈點啥”,老話說“無利不起早”,別讓好心被當成驢肝肺
王阿姨的老同事趙姐,隔三差五來找她,今天說“你家雞蛋多,給我幾個”,明天說“你女婿送的茶葉,給我嘗嘗”,甚至王阿姨買了雙新鞋,她都要念叨“我腳跟你一樣大,要不你先借我穿兩天”。
開始王阿姨覺得“老同事,別計較”,后來發現趙姐從不說“謝謝”,反倒覺得“你條件好,該幫襯我”,心里越來越不是滋味。
老祖宗早說過“無利不起早”,這種人跟你走近,不是念舊情,是盯著你手里那點東西——你有退休金,他就總找借口“借點錢周轉”;你兒女孝順,他就總讓你“跟你家孩子說說,幫我孫子找個活兒”。
你不好意思拒絕,硬著頭皮應了,他未必念你的好,反倒覺得“你這人好拿捏”,下次變本加厲。人老了,手里的那點東西是養老的底氣,別讓這點“好心”被人當成“應該的”,該拒的拒,別讓自己的日子被算計得雞飛狗跳。
三、總愛搬弄是非的人,見人就說東家長西家短,老話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別被卷進閑言碎語里
樓下李阿姨就愛干這事,跟張嬸說“你家對門老王,退休金比你家老頭高吧?” 跟王嬸說“張嬸昨天買的鐲子,看著像假的”,誰家的事她都能添油加醋說半天。
有次她跟劉奶奶說“你家閨女嫁得遠,怕是不孝順吧”,劉奶奶氣壞了:“我閨女每周都給我打電話,你別瞎編排!” 倆人吵了一架,再也沒來往過。
人老了,最怕被卷進閑言碎語里。這種愛搬弄是非的人,跟你說“別人家的事”,轉頭就可能跟別人說“你家的事”——你跟她念叨一句“兒媳婦有點懶”,她能傳到兒媳婦耳朵里,說成“她婆婆說你好吃懶做”;你跟她夸一句“孫子學習好”,她能說成“她顯擺自家孫子比誰都強”。
老話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跟這種人走太近,不是聽了多少八卦,是遲早會被她的“是非”纏上,壞了名聲,傷了和氣。人老了,圖個清凈,遠離搬弄是非的人,耳根子才能舒坦。
人老了,交朋友不在多,在“對”——能陪你說說話,不添堵;能互相搭把手,不算計;能一起曬曬太陽,不想歪心思。
季羨林說“懂得舍棄”,舍棄那些消耗你的關系,才能留住日子里的暖。別讓不值得的人,攪了你的清凈,耗了你的心氣。畢竟,這把年紀了,舒坦比啥都重要,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