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蒂卡爾
蒂卡爾(Tikal)是瑪雅古典時期最大的城邦,此時瑪雅的文明中心已從南部移到中部。
公元292年,“美洲虎之爪”王開創王朝,建功立業。這位強而有力的瑪雅王天們六七十年,為蒂卡爾日后稱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他之后,“蜷鼻王”、“暴風雨天王”將蒂卡爾推上了昌盛的巔峰,迎來了第一次盛世。但在公元6世紀中時,由于受到來自墨西哥北部移民大遷徙浪潮的沖擊,蒂卡爾發生了大的政治動蕩,王朝風雨飄搖,城市建設一度停歇。
100多年后,蒂卡爾才又生機重現;從小到大世紀末到整個8世紀,蒂卡爾再次冠絕當世,連續出現三個強大的國王:阿卡高王、雅克京王和奇坦王。今天考古發掘所看到的美輪美奐的蒂卡爾城,就建于這三個國王的太平盛世之時。
第二次盛世時,蒂卡爾城市面積超過65平方公里,居民達5萬,共有3000座以上的金字塔,祭壇、石碑等遺跡;影響的區域方圓500平方公里,控制著近200萬人口。僅在其中心區域,就有大型金字塔十幾座,小型神廟50多座;它們以古老的中心廣場為核心分布四周,旁邊還有裝飾著浮雕彩畫的王宮和廊廡圍繞的市場。好幾條高出地面的石砌大道,連接著各個宗教中心。
蒂卡爾遺址中包括幾百幢重要的古代建筑,只有一小部分在考古中被發掘。存在顯著的建筑有六座頂上有著神廟的階梯金字塔。他們被早期的探險家用數字編號。它們是在蒂卡爾的巔峰時期建造的,大約7世紀末到9世紀初。一號神廟在695年左右建成。三號神廟建成于810年。最大的四號神廟,有72米高,于720年建成。五號神廟在750年左右完工。六號神廟建成于766年。在城中還有古代皇宮的遺跡。除此之外有不少小金字塔,宮殿,住所、石刻紀念碑,和一些用來進行古代瑪雅球賽的球場。似乎還有個用作監獄的地方,那里的門窗都有被木條橫過的痕跡。
蒂卡爾的住宅區占地60平方公里,大多數還沒有清理發掘。蒂卡爾被一圈6米寬的的溝渠和城墻圍繞著。只有9公里被勘探過,至少圈起了125平方公里的土地。研究發現這不僅僅有防御用途,還是一個運河系統的一部分。
蒂卡爾作為一個巨大的古代遺址,關于它的消息在當地從來沒有消失過。關于蒂卡爾兩手或三手的資料在十七世紀開始被人們所知。由于遺址離現代都市非常遙遠,直到1848年才有第一個科學考古遠征隊來到蒂卡爾。19世紀和20世紀初,有許多探險隊到蒂卡爾研究、繪制地圖和攝影。
1951年,在遺址附近建造了一座小型機場,大大改善了以前要花許多天步行或是騎騾穿過叢林的狀況。從1956年到1970年,賓夕法尼亞大學在遺址進行了大型的考古發掘。1979年,危地馬拉政府開始了一項長遠的考古發掘計劃,直到今日。
蒂卡爾現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并對公眾開放。蒂卡爾國家公園包括三部分:蒂卡爾遺址、圣米格爾-拉帕洛塔達生物保護區(San MiguelLa Palotada Biotope)和瑪雅生物圈保護區(MayaBiosphere Reserve)。
1、歷史
蒂卡爾是瑪雅文明的文化和人口中心之一。這里最早的紀念碑建造于公元前四世紀。城市在瑪雅古典時期——大約公元200年到公元850年左右,達到頂峰。
蒂卡爾控制著瑪雅低地的中心,經常發生戰爭。根據碑銘記載,蒂卡爾常和一些瑪雅城邦結盟或打仗,包括烏夏克吞(Uaxactun),卡拉科爾(Caracol),納蘭霍(Naranjo)和卡拉克穆爾(Calakmul)。
蒂卡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起先她只是個二流城邦,奉北部城邦米拉多為盟主,蒂卡爾可能從公元二世紀開始奉行與中美洲當時的大國提奧提華坎友好的政策,并取得成功使自己國力大漲,從而成為瑪雅世界最強大的城邦之一。
公元292年,Balam Ajaw(傳統上譯為“Decorated Jaguar”,被裝飾過的美洲虎)繼位為蒂卡爾國王,開始了強大的蒂卡爾王朝。在一塊刻有他形象的石碑上記錄有公元292年7月8日的日期。這個時間也通常被歷史學家當作瑪雅古典文明的開始之日。
公元360年,Chak Toh Ich’ak I (意為“美洲虎之爪一世”,Jaguar Paw I)為國王之時,蒂卡爾空前強大,“美洲虎之爪一世”的弟弟“吸煙的青蛙”于公元378年1月16日征服鄰邦烏夏克吞(Uaxactun),并成為烏夏克吞的君主。
“美洲虎之爪一世”以后的蒂卡爾國王叫做Nun Yax Ayin,(King Curl-Nose,意為蜷鼻王),是一個來自特奧蒂瓦坎的貴族,于379年繼位,蜷鼻王雖來自特奧蒂瓦坎,但卻也是個地道的蒂卡爾國王,保持著蒂卡爾的強大與繁榮。
公元411年至公元456年,Siyah Chan K'awil II (意為“暴風雨天空二世”,Stormy Sky II) 為國王。從“美洲虎之爪一世”到“暴風雨天空二世”的一百年間是蒂卡爾歷史上第一個強大的時期。
此后蒂卡爾以北的城邦卡拉克穆爾(Calakmul)強大,蒂卡爾出現了一個衰落時期,直到公元7世紀,Hasaw Chan K’awil 阿赫卡王(雙月,巧克力領主Double Moonor Lord Chocolate 682年-734年在位),蒂卡爾重新強大,打敗卡拉克穆爾,使得蒂卡爾重新成為瑪雅中部地區的霸主。以后是Yik’in Chan Kawil 雅克金王(734年-766年在位)和 Yax Nuun Ayiin II 奇坦王(Chitam 768年-790年在位),在這一百年間是蒂卡爾第二次鼎盛時期。蒂卡爾壯麗的遺跡主要也是這三位國王在位期間筑成。
奇坦王之后,與同一時期其他瑪雅城邦一樣,蒂卡爾迅速衰落,已知可考的最后一位國王是Jasaw Chan K'awiil II (869年-889年在位)
在這之后,沒有建造什么主要的紀念碑。一些宮殿也被焚毀。人們逐漸離開了這座城市。在10世紀末,蒂卡爾被徹底遺棄在叢林中。
2、遺址建筑
蒂卡爾遺址中包括幾百幢重要的古代建筑,只有一小部分在近幾十年的考古中被發掘。現存在顯著的建筑有六座頂上有著神廟的階梯金字塔。他們被早期的探險家用數字編號。它們是在蒂卡爾的巔峰時期建造的,大約7世紀末到9世紀初。一號神廟在695年左右建成。三號神廟建成于810年。最大的四號神廟,有72米高,于720年建成。五號神廟在750年左右完工。六號神廟建成于766年。在城中還有古代皇宮的遺跡。除此之外有不少小金字塔,宮殿,住所、石刻紀念碑,和一些用來進行古代瑪雅球賽的球場。似乎還有個用作監獄的地方,那里的門窗都有被木條橫過的痕跡。
蒂卡爾的住宅區占地60平方公里,大多數還沒有清理發掘。蒂卡爾被一圈6米寬的的溝渠和城墻圍繞著。現在只有9公里被勘探過。估計這至少圈起了125平方公里的土地。最近的研究發現這不僅僅有防御用途,似乎還是一個運河系統的一部分。
(1)金字塔
外貌既驚且險的金字塔是蒂卡爾最主要的建筑成就。藍寶石般明凈的天空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金字塔刺破林莽的密網,在絢爛的熱帶陽光下遙遙相對,熠熠生輝。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蒂卡爾金字塔斜度達70度的驚人設計,其外形有如歐洲的哥特式教學般奇峭,因而有人稱之為“叢林大教堂”。就是沿著這些陡峻得令人暈眩的石階,瑪雅祭司——通常也是瑪雅王,一步步進入那金字塔頂端裝飾著高聳“頂冠”的神廟,仿佛升入天際,在那兒,他們與眾神溝通,獲得超越世俗的力量;也是在那兒,他們觀測星象,制訂歷法,成為千千萬萬瑪雅人心目中的世間之神。就是在那兒,神與王合二為一了。
(2)紀念碑
在蒂卡爾的中心廣場上,樹立著幾十塊被學者稱為“石碑儀仗”的紀念碑,它們排列整齊,記載著當時的自然現象,政治事件和重大的宗教儀式。最早的一塊刻于公元292年,最晚的一塊刻于公元869年,此后就突然停止雕刻了。與此同時,曾經無比強大的蒂卡爾突然香消玉殞,被莫名其妙地遺棄在叢林中。公元835年,帕倫克的金字塔神廟停止了施工。公元889年,蒂卡爾正建設的寺廟群工程中斷。公元909年,瑪雅人最后一個城市,也停下了已修建過半的石柱……整個9世紀,中央低地數以百計的城邦突然被紛紛遺棄,那些繁華的都市幾乎在同一時期一一湮滅,瞬間荒蕪。未留下任何解釋,輝煌的古典時期文明匆匆降下帷幕,一出波瀾壯闊的歷史劇戛然而止。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