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上周成功試飛了名為“飛天二號”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并宣稱此次測試實現了多項世界首創。據悉,試飛結果顯示,“飛天二號”達到了 12 馬赫的速度(約 14,800 公里/小時),遠超 5 馬赫的高超音速飛行標準。
盡管中國媒體并未公布“飛天二號”的具體尺寸和性能參數,但強調了該飛行器融合了火箭和沖壓發動機兩種推進系統。火箭是一種自帶燃料和氧化劑的推進裝置,通過燃燒產生推力。沖壓發動機則僅攜帶燃料,依靠高速沖入發動機的空氣進行壓縮,并將其作為氧化劑。
將火箭和沖壓發動機整合在一架飛行器上極具挑戰性,而實現兩種推進模式之間的平穩切換則更加困難。西北工業大學和中國媒體聲稱,“飛天二號”在從火箭推進切換至沖壓發動機推進的過程中,能夠實現自主飛行,同時承受高速飛行所帶來的極端壓力。
“飛天二號”的測試之所以重要,正是因為高超音速武器能夠以難以預測的方式威脅目標。其低空飛行特性使其能夠躲避遠程雷達的探測,而其在滑翔過程中的機動能力又使其飛行軌跡難以預測。
高超音速武器能夠以極高的速度和不可預測的機動性對抗目標附近的短程防御系統,從而進一步增加攔截難度。因此,“飛天二號”的成功試飛不僅是中國在高超音速技術領域的一項重要進展,也引發了國際社會對高超音速武器發展趨勢的關注。
飛天二號融合推進系統的創新點
“飛天二號”作為一款全新的超音速飛機,其速度驚人,背后離不開其強大的心臟那就是推進系統。融合推進系統實現了多項顛覆性創新,其核心技術突破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方面一、多模態動力無縫切換技術: “飛天二號”國際上首次集成了火箭/引射、亞燃沖壓、超燃沖壓、純火箭四種動力模式,通過創新結構設計,實現在不同速度區間自主切換最佳工作模式。動力切換過程中推力波動極小,姿態控制精度極高,解決了組合動力長期存在的推力中斷和姿態失穩難題。
方面二、智能自適應結構設計: 進氣道可根據飛行速度實時調整幾何形狀,顯著提升空氣壓縮效率,確保發動機在寬速域內穩定燃燒。通過壓力傳感器與紅外成像儀,實時監測激波位置和熱流分布,動態優化飛行軌跡,實現攻角與機翼角的自主調節,極大增強了突防機動性。
方面三、低成本推進劑革命: 采用航空煤油+過氧化氫推進劑,燃料成本大幅降低。煤油儲運條件寬松,可依托現有航空燃油供應鏈;過氧化氫作為氧化劑避免了液氧的極端低溫要求,大幅降低系統復雜度,兼顧經濟性與安全性。
方面四、全域作戰能力躍升: 系統無需助推器即可實現地面零速起飛→太空邊緣巡航→再入大氣層完整回收,成為全球首款具備實用化天地往返能力的組合動力飛行器。全程變軌機動,機動極限大幅提升,末端突防軌跡難以預測。燃料與可回收設計使其具備大規模部署能力。
“飛天二號”通過多模態動力融合、智能變結構設計、低成本燃料和可回收特性,不僅解決了組合動力工程化難題,更將高超音速武器從有限突防升級為全域持續作戰平臺。其成功標志著中國在空天動力領域取得顯著領先地位,并重新定義了高超音速攻防體系規則。
“飛天二號”超音速飛機的應用場景?
飛機我們都知道是用作運輸的目的,可以實現高效的將人或者物送到另一個地方,那么超音速飛機的未來應用場景在什么地方?
在戰略威懾方面,“飛天二號”堪稱“航母戰斗群殺手”。其高達20馬赫的突防速度和末端變軌能力,使其能夠有效突破現有艦載反導系統。
臨近空間“水漂式”滑翔和實時變攻角技術更使其軌跡難以預測,令攔截成功率極低。搭載于東風-17等導彈時,其射程和突防能力將進一步提升,甚至具備打擊預警機、轟炸機等高價值目標的能力,從而壓縮敵方防區外打擊半徑。
同時,其臨近空間巡航能力結合先進的偵察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全球熱點區域,提供高分辨率戰場數據。
在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體系升級方面,“飛天二號”顛覆了傳統的反導邏輯。其20G極限機動能力和多段動力自主切換,使傳統彈道預測模型失效。其低成本優勢和可回收特性,使其能夠進行大規模持續作戰,形成對高價攔截彈的成本壓制。
此外,“飛天二號”還具備多平臺靈活部署的優勢,能夠適配陸基發射車和055型驅逐艦垂發系統,實現對海陸空關鍵節點的全域覆蓋。
在空天往返運輸與太空開發領域,“飛天二號”有望成為低成本的太空進出通道。其無需傳統火箭助推器,即可實現地面零速起飛、太空邊緣巡航和完整回收的全流程。
其RBCC發動機在真空至稠密大氣層的寬域環境穩定工作,為衛星部署和空間站補給提供新的解決方案。亞軌道高速運輸能力更使其有望在1小時內抵達全球任意地點,重塑國際物流和緊急救援體系。
在技術衍生與戰略博弈層面,“飛天二號”的技術,如變結構進氣與智能飛控技術,可移植至第六代戰機,實現0-6馬赫全域高速突防,為下一代空戰平臺奠定基礎。
在戰略層面,由于中國在高超音速技術上的領先優勢,迫使北約加速調整太空防御戰略,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或將重塑全球戰略平衡。
最后
“飛天二號”不僅是一種先進的軍事武器,更是一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空天飛行器,其在軍事、經濟和科技領域的潛力巨大,值得深入研究和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