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臨汾7月1日電 (任麗娜)隨時空長河溯流而上,聆聽沉睡四千年的都邑脈動,共赴一場文明之約。7月1日,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揭牌儀式在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遺址博物館南廣場舉行,實現了山西省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零的突破”。
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揭牌儀式現場。襄汾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陶寺遺址距今4300年至3900年,是新石器晚期龍山時代大型聚落城址,遺址總面積在400萬平方米左右,是中華文明形成關鍵階段的核心聚落。陶寺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支點,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具有突出的代表性。陶寺遺址1988年被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陶寺遺址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四大都邑性遺址之一。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觀象臺;這里有印證地中之國的圭表圭尺;這里有目前考古發現最早的兩個文字,一個是“文”,一個是“堯”;這里有彰顯王權禮制的煌煌都邑;這里有昭顯中華圖騰的彩繪龍盤。
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總面積519.38公頃,目前已開放遺址博物館、“陶寺天文考古館”、宮城墻、宮殿區及考古發掘現場等展示區域。
襄汾縣委書記劉春林表示,該縣將緊緊圍繞《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高效推進各類項目建設,徐徐再現4300多年前陶寺先民筑城建宮、敬授民時、以禮治國、協和萬邦的早期國家圖景,讓陶寺文化,成為看得見的民族精氣神。并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讓更多社會公眾,沉浸式、多角度領略陶寺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加力推動陶寺文明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從陶寺觀象臺觸摸最初“中國”,到晉侯鳥尊見證禮樂華章,臨汾期待與您共赴一場五千年不斷的文明盛宴。據了解,7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臨汾市推出臨汾市博物館、陶寺遺址博物館、晉國博物館“三館聯動”研學季惠民活動。此次活動面向廣大學生群體(含大中小學生及碩博研究生)、教師及考古工作者,只要通過上述三館公眾號和網站實名制預約,憑預約二維碼和有效身份證件即可免費參觀。
此外,在揭牌儀式上,臨汾市文旅局局長李青萍對外推介了“不止小西天,臨汾皆如此”的暑期文旅路線。(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