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是小暑節氣了。
7月7日凌晨4點04分,正式進入小暑時節。"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這句老話道出了小暑的炎熱本質。太陽直射點北移,地面吸熱大于散熱,氣溫持續攀升。南方地區將迎來持續高溫。
預計最高氣溫可達38℃,濕度超過80%,體感溫度突破40℃。這種天氣,連牛都受不了。北方地區同樣難逃熱浪。
華北平原多地發布高溫預警,建議減少戶外活動。農民朋友要注意田間作業時間。
小暑時節的雨水格外珍貴。"小暑雨如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前正值水稻灌漿期,缺水將直接影響產量。
數據顯示,去年小暑期間因干旱導致南方水稻減產約5%。今年要提前做好抗旱準備,確保糧食安全。防暑降溫有妙招。
中午11點到下午4點盡量避免外出,這個時段紫外線最強。穿淺色棉麻衣物更涼快。
棉布吸汗透氣,能有效降低體表溫度。化纖衣物容易悶汗,不建議穿著。
多喝溫水比冰水更解渴。
專家建議每小時補充200毫升水分,可以加點鹽防止電解質紊亂。綠豆湯是傳統消暑佳品。
煮的時候放幾片薄荷葉,清涼效果更好。但腸胃不好的人要少喝。家里可以灑水降溫。
地面水分蒸發會帶走熱量,讓室內溫度降低2-3℃。配合電扇使用效果更佳。
中暑癥狀要警惕。頭暈惡心、皮膚發燙都是危險信號。立即轉移到陰涼處,用濕毛巾敷額頭。
小暑飲食宜清淡。
多吃西瓜、苦瓜等時令果蔬,少吃油膩辛辣食物。涼拌菜要注意衛生。"頭伏餃子二伏面"。
北方地區有小暑吃餃子的習俗,據說能開胃健脾。餃子餡以蔬菜為主更健康。南方有"食新"的傳統。
用新收的麥子磨面做餅,既應景又營養。
鄰里分享還能增進感情。山東部分地區會給牛喝麥仁湯。
據說這樣牛干活更有勁,還不容易中暑。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小暑過后就是三伏天。
今年初伏從7月17日開始,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防暑物資要備足。空調溫度別太低。室內外溫差過大容易感冒,建議保持在26℃左右。
定時開窗通風很重要。老人小孩要特別注意。
他們的體溫調節能力較弱,是高溫易感人群。建議早晚適當活動。
戶外工作者要做好防護。戴遮陽帽、穿防曬衣,隨身攜帶人丹等防暑藥品。
感覺不適立即休息。今年小暑恰逢周一。
上班族要注意調節作息,保證充足睡眠。午休20分鐘能提升下午工作效率。
小暑時節也是水果豐收季。荔枝、芒果、桃子大量上市,但不宜過量食用,容易上火。雷雨天氣頻發。
出門記得帶傘,既要防曬又要防雨。遇到雷暴盡快到室內躲避。
農民朋友要抓住時機。
雨后及時追肥,促進作物生長。
但要注意避開正午高溫時段。"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
這句農諺提醒我們,現在的炎熱可能預示著后期的天氣變化。
未來一周天氣預報顯示,長江流域將持續高溫。江南部分地區可能突破40℃,創歷史同期新高。
黃淮地區將迎來降水。
這對緩解旱情有利,但要注意防范短時強降水引發的次生災害。華南沿海需防臺風。小暑時節是臺風活躍期,要提前檢查排水設施,加固易倒伏物。
東北地區相對涼爽。最高氣溫在30℃左右,適合避暑旅游。
但晝夜溫差大,要帶件外套。西北地區干燥少雨。紫外線強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
多喝水預防脫水。西南山區多陣雨。
天氣變化快,出行要帶雨具。山路濕滑,駕駛需謹慎。
小暑養生重在"靜心"。天氣炎熱容易煩躁,可以聽聽輕音樂,練練書法來平復情緒。適當運動不可少。
選擇清晨或傍晚散步、打太極,微微出汗即可。過度運動反而傷身。
保證睡眠質量。睡前用溫水泡腳,喝杯溫牛奶,都有助入睡。空調別對著吹。
冰箱食物別久放。
高溫天氣細菌繁殖快,隔夜菜最好別吃。水果切開后要盡快食用。
注意用電安全。空調、電扇等大功率電器不要同時使用,防止線路過載引發火災。
開車前先通風。
暴曬后的車內溫度可達60℃,要打開門窗散熱后再進入。兒童寵物勿留車內。
中暑急救要牢記。
迅速轉移到陰涼處,解開衣領,用濕毛巾擦拭身體。嚴重者立即送醫。
小暑雖熱,但也有樂趣。傍晚納涼、賞荷、觀星,都是消夏的好方式。
保持好心態最重要。
今年小暑你準備怎么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防暑小妙招。
讓我們一起清涼度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