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張愛玲曾說:
“所有的女人,終有棲息之地,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身為女性,當我們歷經現實的磨礪逐漸成熟時,就會深刻領悟到:
有實力才能贏得話語權,依靠自己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全感。
正如電影《莫娣》中的女主角莫娣,雖然身體有缺陷,但在受盡世俗的冷眼與刁難之后;
她硬是憑借頑強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難,將一手爛牌打成王炸。
莫娣自幼便患有小兒麻痹癥,面對外界不友好的聲音,她總是將自己封閉在家里。
父母去世后,莫娣的哥哥變賣了家產,使她無家可歸,一時之間生活陷入困境。
然而,莫娣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憑借對繪畫的熱愛與執著,不僅實現了經濟上的獨立,還收獲了美好的愛情。
莫娣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
女人唯有自立自強,才能活出屬于自己的尊嚴與底氣。
莫娣出生于加拿大一個普通家庭,天生患有殘疾,手指彎曲,走路姿勢怪異。
由于她的與眾不同,小朋友們常常排斥她,所以她只能孤獨地蜷縮在角落里獨自玩耍。
14歲時,因無法忍受同伴的孤立和惡意,她選擇輟學回家。
為了安慰她,母親給她購置了紙筆和顏料,鼓勵她在家中學習繪畫。
自此,莫娣與繪畫為伴,度過了一段漫長的時光。
可由于身體條件的限制,三十多歲的莫娣仍未找到合適的人生伴侶。
隨著父母相繼離世,哥哥為了徹底擺脫她這個拖油瓶,不僅賣掉了父母留下的房子,還無情地把她送到姨媽家。
剛開始,哥哥還會支付姨媽照顧莫娣的費用,可時間久了,他竟玩起了失蹤。
寄人籬下的生活異常艱難,一個被視為“吃白食”的人,注定會遭人嫌棄。
姨媽心里積攢了一肚子怒氣,時常對莫娣惡語相向。
即便莫娣能幫姨媽做家務,打理家庭瑣事,但姨媽依然覺得她是個大麻煩。
這種壓抑的氛圍讓莫娣終日惶恐不安,處境的艱難遠比不上內心的痛苦。
無人可以依靠的莫娣,總是擔心姨媽隨時會把自己趕出去。
為了長遠考慮,莫娣決定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逃離這個令人窒息的環境。
對于一個身患殘疾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但莫娣堅信,生活已經跌至谷底,再壞也不過如此。
當前的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與其在困境中打轉,不如尋求改變。
于是,莫娣開始留意各種招聘信息。
她不再躲藏于家中,而是勇敢地邁出家門,積極尋找屬于自己的出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黑塞說過:
“走出去不會讓你的貧窮自動消失,但至少讓你知道自己在過一種亟須改變的生活。”
主動尋求改變,剛開始或許很難,但隨著經驗的積累和閱歷的增長,一切都會往好的方面發展。
只要勇敢一點,不給自己設限,辦法永遠比困難多。
即便前路充滿未知與風險,也遠勝于被動等待命運的安排,至少這樣,我們不會給自己留下任何遺憾。
一次偶然的機會,莫娣在超市看到了一則招聘女傭的消息。
她鼓起勇氣,忍受著頑童向自己身上投擲石子的羞辱,一瘸一拐地走了很遠的路,找到了雇主埃弗雷特家。
埃弗雷特自幼失去雙親,在孤兒院長大。
如今四十多歲的他依然孤身一人,在遠離城鎮的地方搭建了一間小木屋,以捕魚為生。
初次見到莫娣,身材魁梧的埃弗雷特像其他人一樣,對其充滿偏見。
他懷疑莫娣的身體條件無法勝任家務活,但由于沒有更合適的人選,只好決定留下莫娣試用一段時間。
就這樣,莫娣收拾好行李,第一次離家謀生。
為了能留下來,她用心工作,按照埃弗雷特的喜好準備飯菜,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
可大男子主義的埃弗雷特為了彰顯自己的家庭地位,粗暴地給莫娣立規矩:
“這個家的等級排序,首先是我,然后是狗,接著是雞,最后才是你。”
有一次,僅僅因為莫娣與別人多說了幾句話,他就狠狠地扇了莫娣一耳光。
埃弗雷特的粗暴行為對莫娣打擊很大,她回想起自己已經勤懇工作了兩個月,但埃弗雷特卻從未主動支付過工資。
于是,莫娣鼓起勇氣向埃弗雷特索要工錢,并用這些錢買來顏料和紙筆。
在閑暇之余,她通過繪畫來排解心中的苦悶。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鎮上開始流傳關于莫娣和埃弗雷特的流言蜚語,畢竟兩個單身男女住在一起,難免引人非議。
與此同時,兩人之間的關系也悄然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莫娣抱怨夏天蒼蠅多,想要一扇紗門,埃弗雷特雖然嘴上拒絕,但最終還是買來紗門并安裝好。
知道莫娣行動不便,埃弗雷特會主動用小車推她去超市買東西。
一天晚上,埃弗雷特趁著月色,想強行占有莫娣。
莫娣在干活時本是個逆來順受的人,但這一次,她卻出乎意料地強烈反抗,這讓埃弗雷特始料未及。
莫娣憤怒地推開埃弗雷特,表示兩人目前只是雇傭關系,如果埃弗雷特想要與自己有夫妻之實,必須先正式登記結婚。
人性往往如此,越是難以得到的東西,越能激發一種致命的吸引力。
面對莫娣的反抗,埃弗雷特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對她愈發尊重。
《肖申克的救贖》里有一句經典臺詞: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還有誰能救你?”
不要試圖用卑躬屈膝換取表面上的一團和氣,因為最終吃虧和受委屈的只會是你自己。
要勇于爭取屬于自己的權益,敢于對越界行為說“不”。
只有當你學會尊重自己,他人才會真正欣賞你。
最重要的是,讓對方明白你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你們之間才更容易建立起健康、平等的關系。
后來,一位常來買魚的顧客桑德拉,對莫娣的畫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她真誠地請求莫娣為她創作幾幅畫,用來裝飾自己的家。
莫娣欣然答應下來,畫作完成后,她在埃弗雷特的陪同下,把畫送到桑德拉家。
令人驚喜的是,桑德拉不僅以每幅十美分的價格購買了這些畫,還熱情地向其他人推薦莫娣的作品。
隨著來買畫的人越來越多,埃弗雷特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
他不再輕視莫娣,并下定決心與莫娣登記結婚。
就這樣,莫娣不僅有了一個安穩的家,還在好友桑德拉的幫助下,成為遠近聞名的畫家。
后來,就連美國副總統尼克松都寫信來求購她的畫,而媒體見狀也紛紛前來采訪。
一時間,小木屋前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電視上也開始報道莫娣的事跡:
一個身材嬌小、飽受疾病折磨、生活在社會邊緣的女性,卻取得了令人驚嘆且影響深遠的成就。
常言道,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莫娣的哥哥查爾斯見莫娣身價倍增,于是找上門來,直截了當地表示要幫莫娣管理財產。
但莫娣早已領教過哥哥的無情無義,因此果斷拒絕了他的提議。
此時,姨媽也身患重病,彌留之際,她拉著莫娣的手感慨地說:
沒想到,咱們家就你過上了好日子。
感受到經濟獨立帶來的種種好處,莫娣在接下來的創作中充滿了動力。
就這樣,莫娣憑借自己的努力,余生過上了有尊嚴的生活。
巴菲特說過:
“錢是一個女人最大的底氣,唯有經濟獨立,你才看不到那么多茍且。”
經濟獨立,意味著你無需依賴他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掌控生活。
但在此之前,你要摒棄那些偏見和惡意,利用好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專注在適合自己的領域。
只有這樣,機遇來臨時,你才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實力,實現人生逆襲。
《莫娣》是一部根據加拿大著名民間藝術家莫娣·劉易斯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的傳記片。
從莫娣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
一個懂得為自己負責的女性,不僅需要具備賺錢的能力,更要在思想和人格上保持獨立。
因為在生命的長河里,如果有人能腳踏七彩祥云,將你從困境中拯救出來;
免你流離失所,免你無枝可依,那這個人,一定是你自己。
專注于自身成長,充分發揮個人特長,不僅是對自身最好的滋養,更能幫助我們抵達理想的遠方。
愿所有女性都能如莫娣一樣,心中有夢想,眼里有光芒,腳下有方向,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 | 藍精靈,遇見更通透的自己。
主播 | 聞悅,愛唱歌的主持者,公眾號:聽聞悅。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