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36位軍事家,11位犧牲將領情況
1994年,中央軍委確認新中國36位軍事家名單。這36人中,有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楊尚昆、李先念5位國家領導人,10大元帥,10大將軍,還有11位革命烈士。
1.葉挺
廣東惠陽人。
1927年8月1日,任南昌起義前敵總指揮。
1927年12月,擔任廣州起義軍事總指揮,是建軍元勛之一。
1937年10月,出任新四軍軍長,率部在華中開辟抗日根據地。
1941年皖南事變后,被國民黨扣押軟禁。
1946年4月8日,乘飛機返回延安時,因飛機失事在山西興縣黑茶山遇難。
2.羅炳輝
云南彝良人,1915年加入滇軍。
1929年7月在江西吉安率部起義,加入紅軍,同年11月入黨。
歷任紅十二軍軍長、紅九軍團軍團長等職,長征中率紅九軍團擔負后衛任務,掩護主力轉移。
抗戰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第五支隊司令員、第二師副師長等職,開辟淮南抗日根據地,首創“梅花樁戰術”,該戰術被推廣至華中各根據地。1943年起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
解放戰爭初期,1945年率部北上山東,任新四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參與津浦路阻擊戰,1946年6月21日因長期征戰積勞成疾,病逝于山東蘭陵,終年49歲。
3.左權
湖南醴陵人,黃埔一期。
1925年,赴蘇聯留學,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軍事理論。
1930年,回國后進入中央蘇區,歷任紅軍軍官學校教官、紅十二軍軍長、紅一軍團參謀長等職。
1936年,任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率部參加西征戰役。
全面抗戰,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協助朱德、彭德懷指揮作戰,在華北敵后開展游擊戰爭。
1941年主持八路軍總部工作,領導黃崖洞兵工廠建設,提高部隊武器裝備生產能力。
1942年5月,指揮八路軍總部部隊反掃蕩突圍時犧牲。
4.彭雪楓
河南南陽人。
1926年,入黨,北京、天津等地從事黨的地下活動。
1930年進入中央蘇區,歷任紅三軍團第五師師長、紅十三團團長等職,參與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在長征中率部擔任先鋒,參與攻克婁山關、遵義等戰斗,1936年參與東征戰役,后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38年調赴河南,任新四軍游擊支隊司令員,后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莊指揮作戰時,不幸中流彈犧牲。
5.黃公略
湖南湘鄉人,黃埔三期。
1927年加入黨,后與彭德懷共同領導平江起義,參與創建紅五軍。后任紅三軍軍長,在第一次反“圍剿”中率部全殲國民黨張輝瓚師,毛主席贊其為“飛將軍”。
1931年9月,在江西吉安遭國民黨軍飛機掃射犧牲。
6.方志敏
江西弋陽人。
1924年入黨,創建贛東北蘇區,領導土地革命,是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創始人。
組建紅十軍,指揮部隊多次打破國民黨“圍剿”。1935年1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同年8月于南昌就義。
7.劉志丹
陜西志丹縣人,黃埔四期。
1925年加入黨。陜北紅軍創始人,領導渭華起義,創建陜甘邊根據地,為中央紅軍長征提供落腳點。
1936年4月,在山西中陽縣三交鎮戰斗中中彈犧牲。
8.許繼慎
安徽六安人,黃埔一期。
1924年入黨,鄂豫皖根據地主要創建者,紅軍早期杰出的軍事指揮員。任紅一軍軍長,率部取得孝感、雙橋鎮等戰役勝利,提出“集中兵力、運動殲敵”戰術,奠定鄂豫皖紅軍作戰基礎。
1931年,被張國燾肅反。
9.蔡申熙
湖南醴陵人,黃埔一期。
1924年入黨。參與創建紅十五軍并任軍長,后任紅二十五軍軍長。
1932年10月,在湖北黃安戰斗中腹部中彈,堅持指揮至犧牲。
10.段德昌
湖南南縣人,黃埔四期。
1925年入黨。湘鄂西根據地領導人,與賀龍共同創建紅六軍,任副軍長。
其游擊戰術“敵來我飛、敵去我歸”,被毛主席稱為“水上游擊戰典范”。
1933年,被夏曦肅反。
11.曾中生
湖南資興人,黃埔四期。
1925年入黨,紅軍杰出戰略家,軍事理論家。
曾任鄂豫皖特委書記,領導反“圍剿”。制定“收緊陣地、誘敵深入”戰略。
1935年8月,被張國燾肅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