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 8 月,依循一道指令,數萬紅軍經改編成為八路軍,整裝待發,即將奔赴抗日疆場。
然而,由于蔣介石心懷芥蒂,所以對八路軍的數量作了嚴格的限制。
三個主力師,人數總和也不到五萬。
但是,卻有一個人在此時異軍突起,很快就成了八路軍中帶兵最多的人,甚至比三大主力師合起來還多。
但是,在1955年的授銜時,此人的軍銜卻很低。
他到底是怎么組建起龐大的兵力的呢?為何他的軍銜不高呢?
孟慶山
這就要提到一個人:孟慶山。
孟慶山是河北蠡縣人,1906年出生。由于家境貧寒,他在12歲時,便不得不開始工作。
18歲時,他外出闖蕩,在天津的紗廠當了一名雜工。
不久之后,馮玉祥開始在華北擴軍。孟慶山聽了他們“當兵吃糧”的口號后,決定參軍入伍。
加入部隊后,他的表現非常不錯,所以很快就被提拔為了連長。
馮玉祥與蔣介石、閻錫山
1930 年,馮玉祥于中原大戰慘遭潰敗,損失慘重,無奈之下只得通電宣告下野。
他的部隊,自然也就被其他軍閥分割。
孟慶山就這樣,成了蔣介石麾下第二十六路軍的一名連長。
不過,他很看不上蔣介石的為人,因此在1931年的12月份參加了寧都起義,正式加入了紅軍。
當時,紅軍缺乏懂得練兵的將領。孟慶山的出現,讓黨中央如獲至寶。
很快,孟慶山就擔任了教導4團的團長。然而,教導團承擔的戰斗任務相對較輕,以致孟慶山錯失諸多立功契機。
不過,在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中,孟慶山還是立下了不少戰功。
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后,部隊被大幅度縮編。很多赫赫有名的將領,也不得不降級使用。
總體的原則,就是原來的軍長、師長改當旅長,原來旅長、團長改為營長、連長。
但就算是這樣,也有大量的團、營軍事干部無法安置。
此時,毛主席想了一個不錯的主意:讓這些干部以游擊教官的身份,深入到敵后活動,一邊打仗一邊建立抗日根據地。
而孟慶山,就是數百個游擊教官之中的一員。
對于身份的變化,孟慶山的心中并無芥蒂。
作為革命軍人,他當然知道一切行動聽指揮的原則。
結果他沒想到,自己準備要去的地方,居然是他的家鄉——河北省。
抗日戰爭時期的孟慶山
河北省是在七七事變后不久淪陷的,整個華北地區,雖然從地圖上看已經被敵人盡數占領,但是在廣大的農村,仍有大片的土地在我們手里,在這里發動敵后武裝,是大有可為的。
為了更好地幫助孟慶山,毛主席單獨把他叫到了自己的窯洞里,面授機宜。有了毛主席的支持,孟慶山的信心更足了。
從延安到冀中地區,路上并不安全。當時的山西還在打仗,侵略者的軍車隨處可見,省、市、縣之間的崗哨非常密集。
孟慶山為了安全,不得不白天休息,夜晚行動,沿著太行山中的小路前進。在1937年8月5日,他終于到達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地——白洋淀。
當時,華北地區已經有了不少我們的地下人員。
在他們的幫助下,孟慶山很快就站穩了腳跟,并且開辦了游擊短期訓練班。
華北人民對日寇的侵略深惡痛絕,紛紛趕來參加。
而一些不甘在大城市當亡國奴的進步學生,也來到了冀中地區,跟著孟慶山學習。
很快,學習班的學員就有了一定規模。眼看機會成熟,孟慶山在1937年10月份,正式建立了河北游擊隊。
孟慶山將軍和學生在一起
河北游擊隊以人數來說,有差不多一個團的規模。
這一個團的人,都是孟慶山悉心培養的,都具備抗日骨干的能力。
為了檢驗成果,孟慶山拉著隊伍,出去打了幾次伏擊戰,結果效果非常好。
從此以后,侵略者的巡邏隊和運輸隊,就成了河北游擊隊的重要打擊對象。
孟慶山也因此,成了冀中地區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
這一時期,孟慶山還真不為后勤發愁。冀中百姓對抗日的隊伍十分擁護,經常給他們送來糧食等物資。
而根據地的建設,也已經初具規模,各種方面的管理雖然名目繁多,但是也能理出頭緒。
就連最難的武器彈藥,孟慶山也能解決。
當時,國民黨軍隊在面對侵略者時,幾乎是一觸即潰。為了能跑得快些,他們往往會將手里的武器扔掉。
只要細心尋找,孟慶山就能撿到不少的武器。
再加上,他們時不時還能打擊日軍運輸隊,搶到敵人的物資。所以孟慶山手里的河北游擊隊,很快就變成了一支勁旅。
看到眼前的成績,孟慶山非常高興。他覺得,是以自己現在的隊伍為種子,大量擴充隊伍的時候了。
他將一部分能力較強的人派出去,宣傳抗日思想,收編在各地活動的散兵游勇。
結果沒過幾個月,孟慶山的隊伍,就暴漲到了七萬多人。在八路軍的體系內,他成了領兵最多的將領。
孟慶山的成就,是一個意外,也是一個驚喜。
在八路軍初建之時,只有三個師,每個師的人員限額是一萬五千人。三個師加起來,也不過是不到五萬人。
后來,楊成武將軍組建了一支獨立師,起初進展順利,怎奈竟被蔣介石強行裁撤。
楊成武
而孟慶元雖然也是八路軍,但是由于不在主流體系內,所以能不受國民政府控制,因此才會有如此的大發展。
這個時期,他手里的兵力,比其他地區的八路軍數量的總和還要多。
憑借雄厚的實力,孟慶山開辟了廣大的冀中根據地,同時還兼任了冀中軍區的副司令員。
后來,他還成為了我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的代表。
孟慶山
雖然一切看起來順風順水,但是孟慶山知道,自己這支軍隊的真正實力,其實并不比當年的河北游擊隊強太多。
由于加入的人太多,原先獲得武器的方法已經不管用了。
有些戰士,甚至連大刀和紅纓槍都沒有。
而且,這支隊伍的成分太復雜了,很難在打硬仗的時候形成合力。
所以最后,他不得不對部隊進行了一定程度地縮編,并且和另外一名將領——呂正操將軍的人民自衛軍相組合,形成了八路軍第三縱隊,這才讓戰斗力有了提升。
需要說一句的是,孟慶山在合編時,仍有著人數上的優勢。
但是他高風亮節,將縱隊司令的職位讓給了呂正操,自己甘當副職。
呂正操
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孟慶山可謂功勛卓著。
在冀中地區,他發起了反攻新安、高陽、河間等縣級城市的戰役,而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尤其是在打河間的時候,他創造性地發明了新武器“起花炮”,讓敵人吃了大虧。
抗戰勝利后,孟慶山繼續在解放戰爭中大放異彩。但是,他此時突然舊傷復發,很難承擔繁重的工作了。
于是,在1948年之后,他就開始在人民武裝部任職。
雖然他仍在平津戰役和太原戰役中有不小的貢獻,但是已經無法再擔任主將了。
建國之后,孟慶山由于身體原因,只能在地方上工作了。
這也對他日后的戰功評定,有了一定負面影響。
1952年孟慶山將軍在北戴河療養時與志司鄧華合影
1955年,新中國準備給那些沙場宿將授銜。以孟慶山的能力,是可以得到一個中將軍銜的。
但是,鑒于他起點較低,而且在1948年以后,就基本停止工作了,所以最高只能評少將。
領導擔心他有顧慮,就去找他談話。孟慶山在聽說此事后,卻表現得相當輕松。
他表示,自己比起那些戰死的英雄來,已經非常幸運了。他知道自己的情況,所以一切都會服從組織的安排。
最終,孟慶山成為了新中國的開國少將。
1965年孟慶山在天津的云南路家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