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壤靜謐的街角,我曾長久駐足觀望一對年輕男女。女孩羞澀地低著頭,男孩在距離她半步之遙的地方緩緩行走,兩人之間仿佛隔著一道看不見卻堅固的墻。晚風拂過,女孩裙角微微擺動,男孩的手抬了抬,終究沒有觸碰到她。這無聲的一幕,如同一扇悄然打開的窗,讓我窺見了這個國度里愛情最本真的模樣——在朝鮮,年輕戀人間的距離,是純真時代最真實的呼吸。
在朝鮮,年輕男女的戀愛仿佛被一層薄紗籠罩著,含蓄而克制。平壤的大同江邊、牡丹峰下,常可見到約會的青年男女。他們并肩而行,中間卻總隔著一小段心照不宣的距離,好似各自守護著一份鄭重。大膽者或許會輕輕牽住對方的手,卻絕少見到更親昵的擁抱或親吻。這份距離并非冷漠,而是他們情感世界里最莊重的儀式。
一次在平壤游樂場,我遇見了一對穿著樸素卻整潔的年輕人。女孩安靜地坐在長椅上,男孩在幾步開外躊躇片刻,終于鼓起勇氣遞給她一瓶飲料。女孩接過去時,臉頰瞬間飛起兩朵紅云,迅速低下頭去。他們之間的空氣仿佛凝固了,羞澀又珍重——那是被時光遺忘的純真表情,卻在此刻重煥生機。
朝鮮社會對婚戀行為的約束,有著近乎嚴苛的傳統尺度。婚前同居不僅被社會風俗所不容,更被視作對倫理綱常的嚴重觸犯。我的導游樸英順曾告訴我:“在我們這里,姑娘的名譽比生命還重要。如果婚前做出越軌之事被發現,整個家庭都會蒙羞,鄰里也會投來鄙夷的目光。”
她講起她姐姐的故事,語氣里充滿敬重。姐姐與姐夫從相識到結婚,始終保持著純凈的距離。每次約會結束,無論多晚,姐夫都會將姐姐送到家門口,然后獨自離開,絕不踏入家門一步。婚前男方甚至從未踏足過姐姐的閨房。直到新婚之夜,兩人才真正開始共同生活。這種規矩看似古板,卻承載著一種對婚姻的敬畏。
朝鮮姑娘在婚戀中展現的純樸令人動容。她們不索要昂貴彩禮,反而會帶去豐厚的嫁妝。英順說,她出嫁時,父母傾盡所有為她準備了許多嶄新的被褥、衣物和生活用品。這些嫁妝并非財富的炫耀,而是父母對女兒新生活的祝福與托付,是血脈深處無聲的叮嚀。
更可貴的是,朝鮮女性在婚姻中表現出的堅韌與忠誠。在物資相對匱乏的環境下,她們少有對丈夫收入的抱怨,更不會輕言離婚。英順告訴我,她的鄰居阿姨,丈夫在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但她從未嫌棄,反而勤儉持家,將小日子經營得有聲有色。這種對婚姻的安守,源于整個社會對“一生一世一雙人”信念的樸素堅守。
在羊角島酒店的一個夜晚,電視里播放著一部朝鮮愛情劇的片段:一個男孩在開滿野花的小徑上追趕一個女孩,女孩羞澀地掩面跑開,躲在一棵大樹后偷偷回望。男孩停下腳步,茫然四顧,而樹后的女孩早已面紅如熟透的蘋果。這畫面讓我驀然想起我們曾經同樣羞澀而純真的年代——那時愛是一顆不敢觸碰的露珠,生怕一碰即碎,卻也因此晶瑩剔透。
相較之下,我們的社會早已對情侶同居等現象習以為常。現代愛情獲得了更多自由,卻也似在奔涌中丟失了些什么。朝鮮戀人婚前那半步之遙的羞澀,以及婚后安守一生的樸素承諾,如同一面澄澈的鏡子,映照出我們內心深處對純粹情感的隱秘渴望。
我離開朝鮮前夜,英順送我去火車站。站臺上,她向我講起自己的未婚夫,語氣溫柔:“我們認識快兩年了,最親密的舉動就是過馬路時他輕輕拉一下我的袖子。但我相信,等我們真正一起生活的那一天,所有等待都是值得的。”
暮色四合,最后一班電車在遠處發出悠長鳴響。那些在平壤街角、公園長椅、游樂場設施旁保持距離的年輕身影,他們身上承載著一種即將消失的純真。這純真并非保守的符號,而是對愛情本質的一種虔誠守護。
在朝鮮,我看到了愛情最樸素的可能——不需要昂貴的物質堆砌,亦不必急于身體的親近。婚前那謹慎的距離,恰是對未來婚姻最長情的奠基。
那距離丈量出的并非隔閡,而是珍重——如同春天里第一朵花苞守護著自己的綻放,只為在命定的時刻,將全部芬芳獻給唯一值得的人。
在愛情日益速食的今天,朝鮮戀人們用距離守護的純真,恰恰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珍貴的精神參照:原來情感最貴重的質地,有時正藏于那尚未跨越的半步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