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據媒體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顯示,德國政府計劃加快國防采購,以便使軍隊做好戰斗準備。該文件稱,德國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絕不能因過于復雜的采購程序或冗長的授權流程而失敗”,同時警告稱,俄羅斯的軍事目標可能不僅僅是烏克蘭。此前德國總理在6月24日批準了一項預算框架,預計德國的軍事總開支將從2025年的950億歐元增加至2029年的1620億歐元,相當于GDP的3.5%。專家和媒體紛紛猜測:德國是否計劃打造歐洲最大軍隊?
“采購武器要更方便”
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六周后,一名記者問了一個問題:“像德國等歐洲國家計劃在未來三十年內將GDP的2%用于國防,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特朗普露出標志性、思考問題的表情說道:“我覺得這是他們應該做的。如果他們不付錢,我們就不會保護他們。”就在特朗普發表這一言論兩個月后,彼時即將上任的德國總理默茨向議會發表了一次被許多觀察家視為“歷史性”的演講:“建設軍隊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從現在起,聯邦政府將為軍隊提供所需的資金,將德國軍隊打造成歐洲最強大的武裝力量。我們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我們的合作伙伴不僅期待這一點(打造軍隊),也要求我們這樣做。”
據媒體6月27日獲得的一份法律草案顯示,德國政府打算將默茨的承諾落到實處——他們計劃加快國防采購,以便使軍隊做好戰斗準備。如何加快國防采購?草案中也提供了幾種方案:簡化法律程序、促進歐洲國家間的合作和與初創武器企業的合作,同時表示德國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絕不能因過于復雜的采購程序或冗長的授權流程而失敗,且所有有助于歐洲和北約軍事準備的采購本質上都涉及重要的國家安全。文件草案還指出,德國法律不應比歐洲法律更嚴格,而應全面促進歐洲聯合國防采購。不過也有專家認為,最關鍵的一條“所有價值2500萬歐元或以上的國防采購必須得到議會批準”尚未被改變,而這一條才是阻礙德國加快采購速度的主要障礙。
德國做出這一決定的背景非常復雜。在6月24日舉行的北約峰會上,各國領導人同意將北約國防開支目標提高到國家GDP的5%,其中3.5%用于核心國防,1.5%用于相關安全問題。這一比例與美國相當,是一個大膽而令人驚訝的舉措。“但同時,我們國家的公民如何看待軍事力量,如何看待自己的武裝部隊,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才能改變——通常需要一代人的時間。”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負責跨大西洋安全計劃的高級副總裁克勞迪婭·梅杰(Claudia Major)表示。為了達到“國防開支占到國家GDP的5%”,有媒體認為德國不會削減國防社會項目,而是通過一項1170億美元的專項基金和一項2025年憲法修正案,扭轉德國所謂的“債務剎車”問題(指德國聯邦政府不得為州政府舉債、聯邦政府的新增財務赤字不得超過GDP的0.35%等一系列規定)。這可以允許德國在國防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與正常的聯邦預算分開借款,一方面使德國到2029年的國防開支達到近4000億美元,另一方面也不會影響核心預算。
德國政府計劃加快國防采購對于國防領域的企業可能具有歷史性意義。在慕尼黑郊外的一個工業園區,一名工人正在對一架剛剛從量子系統公司(Quantum Systems)裝配線上組裝完畢的無人機進行一系列測試。運營總監亞歷山德拉·里滕巴赫(Alexandra Rietenbach)告訴記者,這架名為“Vector”的無人機不僅最暢銷,而且還是軍民兩用產品。“它在烏克蘭被廣泛使用,也為德國武裝部隊所用。此外,還有很多歐洲國家將它用于警察、邊境管制等不同的機構。”“我們的銷售額和收入每年都在翻番,員工人數也在增加。”
德國要克服國防官僚主義
將軍事開支增加到1920億歐元、打造一支強大軍隊,有專家認為這并非易事。德國不僅必須在防空系統、遠程武器、裝甲車和網絡戰上投入數百億美元,由于擔心過度依賴美國,德國政府還希望開發衛星系統,以增強歐洲的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國際戰略研究所的本·施里爾(Ben Schreer)表示:“歐洲人正在競相填補這一缺口,但這要求很高——需要時間,而且耗費大量資金。”德國政府還尋求到2030年代中期將職業武裝部隊規模從18萬人擴大到26萬人,人員成本也將大幅飆升:對于一支已經難以填補空缺的軍隊來說,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許多專家認為,計劃引入自愿兵役制的德國最終將不得不采用強制服役模式。不過也有一些德國公民表示自愿加入軍隊。阿卜杜勒·雷赫曼·賽義德(Abdul Rehman Saeed)出生于巴基斯坦,在德國生活了十年,擁有德國國籍。他表示自己非常有興趣加入德國聯邦國防軍,成為一名IT專家。“這并非為了上戰場,而是為了在軍隊需要具備網絡安全背景的人完成某件任務時提供切實的幫助。”
打造一個強大的軍隊面臨雙重挑戰。人員缺少是一方面,另一個主要障礙是很多官員并沒有多少軍事專業知識,在批準項目方面表現出了官僚主義傾向——這是作為德國國防部長的鮑里斯·皮斯托里烏斯(Boris Pistorius)還必須應對的難題。據報道,采購機構曾花了七年時間才選定一款新型主力突擊步槍,采購一頂直升機飛行員頭盔也花了十多年時間,起草一份合同通常需要一年。不過,對于即將獲得的巨額訂單,一些德國國防企業感到興奮,同時也對大幅擴大產量所帶來的挑戰感到擔心。布魯塞爾經濟智庫布魯蓋爾高級研究員岡特拉姆·沃爾夫(Guntram Wolff)分析認為,越快發放資金,資金就可能流向最簡單、最昂貴但也可能過時的技術的風險就越大。即使產品已下單,由于行業存在巨大瓶頸,供應商也可能遲遲無法交貨。“如果你今天訂購愛國者(防空)系統,他們會說:謝謝你的訂單,你會在2028年收到它。”一名德國高級官員在談到美國防空系統時說道。
圖片來自網絡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