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手機不離手、網絡全覆蓋的數字化飛速發展時代,我們的生活早已和互聯網深度綁定——選課、查資料、社交、購物、求職……當我們享受網絡便捷與樂趣時可曾想到,看似平常的“網上沖浪”中可能潛藏無數“暗礁”,你可能已成為詐騙分子眼中的“獵物”!虛假高薪的誘惑、刷單返利的騙局、偽裝成親友求助……不法分子利用你對職場的期待、對生活的熱情設下層層套路,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財產損失、信任危機,甚至誤入洗錢陷阱。
繼安全寶典之后,閔行區融媒體中心與 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閔行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反詐專班聯合推出《反詐典型案例》,通過10個典型案例,拆解網絡詐騙手法,提煉實用防范要點,旨在幫助大家掌握防騙技巧、遠離詐騙陷阱,青春逐夢路上少走彎路,安心開啟屬于自己的光明未來!
反詐“三不三多”原則
不輕信陌生電話
不點擊未知鏈接
不透露個人信息
多核實轉賬對象
多咨詢親友意見
多關注反詐宣傳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虛假購物類——二手平臺詐騙的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被害人想在某二手平臺買一臺二手筆記本電腦,看到一則配置高、價格卻遠低于市場價的商品信息。賣家稱是急需用錢才低價出售。被害人心動詢問,賣家很快回復,還主動添加被害人微信,說在微信溝通更方便。隨后,賣家發了一個看似是平臺的支付鏈接,稱因商品價格修改,需通過此鏈接付款。被害沒有多想就點擊鏈接完成支付,可付款后卻沒在二手平臺的訂單中看到記錄。聯系賣家,發現已被拉黑,損失5000元。
手法拆解
第一步:引流。詐騙分子通過二手平臺發布虛假的貨物信息,吸引被害人主動聯系。
第二步:人設。詐騙分子假扮二手販賣商,發布的信息通常都是低于市場價的,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人點擊詢問,然后添加微信。
第三步:轉換平臺。通過跳過平臺在微信上聯系后,詐騙分子會以各種理由,最后引導被害人前往一個新網址進行付款。
第四步:收網。當被害人點擊了詐騙分子提供的鏈接并且付款后,再前往二手平臺會發現根本沒有操作,此時才會意識到被騙。
易感人群
20歲—35歲,大學生、二手市場活躍用戶。
防范要點
一是所有交流、議價、付款環節都要在官方平臺進行,切勿脫離平臺,使用微信、QQ等第三方溝通,或點擊來路不明的支付鏈接;
二是看賣家信譽評級、交易記錄和評價,信譽差或負面評價多的需謹慎;同時,了解商品市場價格,價格過低的商品可能存在質量問題或欺詐風險,可要求賣家提供更多商品細節照片、購買憑證等;
三是交易中不向對方透露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敏感信息。
每位有志在數字時代浪潮中乘風破浪、實現職業理想和人生價值的小伙伴們,請一定記住,反詐意識便是護航的重要羅盤,也是幫你識破騙局、守護權益的堅實鎧甲。
愿你牢記“三不三多”原則,并將學到的防騙技巧化作日常直覺:收到“賬號異常”通知時先核實官方渠道,遇見“速成暴富”神話時多問幾個為什么,面對“甜蜜網戀”時給情感沖動按下“冷靜鍵”。
當警惕成為習慣,詐騙套路便再難有機可乘。也希望你能將這份防騙智慧傳遞給更多伙伴,大家共同筑起青春的安全防線!
來源: 今日閔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