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印發,明確202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加5元,達到99元。新增5元的背后是國家對全民健康的重視,體現著“投資于人”的堅定決心,以及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長久努力。
新增5元是“投資于人”的生動體現。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身心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前提,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近些年,我國各級政府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在此形勢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財政補助標準仍然維持每年5元的增幅,用于進一步優化服務內容、增加服務頻次、保障服務質量、增強群眾感受度。加大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投入,不僅是當下對群眾的健康關懷,更是為國家長遠發展積蓄力量。
緊盯做優做實,不斷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旨在讓群眾就近、公平、便捷地獲得服務。為此,一方面要將各項服務保質保量送到群眾身邊,另一方面需瞄準群眾需求推動相關服務不斷優化升級。202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內容持續豐富,繼去年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務納入服務內容后,在65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中新增胸部數字化X線攝影(DR)正位檢查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項目。服務手段和舉措也在升級,如借助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平臺,強化慢性病患者分級連續健康服務,加強健康生活方式指導,推進電子健康檔案向個人開放。這些舉措致力于提升群眾獲得感,把這項覆蓋全人群的民生實事做到群眾的心坎上。
長遠的投資能帶來實打實的健康收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不斷拓展,人均財政補助標準逐年提高,能夠促進居民健康素質整體提升。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2021年,我國城市和農村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1.7%和3.2%,遠低于2006—2009年的11.5%和14.4%,這與近年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進行血壓、血糖控制密切相關。此外,疾病防控、婦幼健康等多領域健康核心指標持續向好,也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做優做實呈正相關。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再提高,服務內容更豐富,老百姓的健康獲得感將節節攀高。《通知》要求,以群眾健康改善和滿意度提升為導向,將經費管理和服務效果等作為重點內容開展年度績效評價,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各地應及時、足額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推動這一健康投資扎實落地,以收獲更豐厚的健康回報。
直面健康熱點
分享真知灼見
文:健康報評論員
編輯:楊真宇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