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結束了,6月也是成竹做香港保險的第二個月,效果直接爆了。
事后我們進行了復盤,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有幾點:
第一、因為利率下降,國內整體資產配置意識開始迅速覺醒。
0利率越來越近,開始倒逼著大家為手里的錢尋找去處。
從風險的角度講,銀行理財是風險資產,因為從2018年頒布資管新規,銀行打破剛兌之后,理財就開始了自負盈虧。
但是利率急速下降后,大量的資金開始涌進理財,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原因在于,在高風險高收益,和低風險低收益的儲蓄之間,大家選擇了風險+收益。
這是被逼的,如果稍微儲蓄類的無風險收益能高點,就沒有人會愿意承擔本金折損賺這點收益。
第二,國內整體大盤子中,可選擇的投資標的越來越少了。
在傳統的資產中,房子已成過去式,黃金已成高波動資產,大A前景不明。
這導致國內進入到亂投時代。
90后、00后,扎堆買新三金。
年齡大點的人,在扎堆買理財。2018年,國內資管新規發布,理財開始打破剛兌。但是在儲蓄利率快降到0的時候,理財規模反彈到了歷史新高。
原因只有一個,高風險高收益,大家認命了。
認為除此之外,真的沒得可選了,總不能還去買房子吧。
這背后的原因在于,國債收益率的下跌。
這是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走勢圖。
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是什么?
是國內最核心的無風險收益。
也是國內所有金融資產的價格錨。
美國十年期國債,就是全球金融資產的價格錨。
因為無風險收益率過低,導致所有金融資產都被逼著調整收益率。
從銀行儲蓄,到保險收益,再到理財。
2025年4月25日,金融監管總局《關于加強萬能型人身保險監管有關事宜的通知》,允許保險公司對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下調,以更好防控利差風險。
之前是,簽訂一個利率,終生保證收益。
現在是,保險收益率可以隨著無風險利率下調。這個影響其實挺大的。
像上面這張截圖里說的這樣,我們遇到了很多。很同情客戶,但是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我們不可能讓客戶退了國內的保單轉去香港,這是瞎折騰,完全沒必要。
第三點是,香港儲蓄險和內地儲蓄險的利差大,已經大到讓人無法忽視了。
國內的儲蓄險,市場利率在下半年會跌破2%。
而在香港,是政策強制將最高收益率壓到了6.5%,之前最高是7.2%。
但是在2017年,國內儲蓄險的實際結算利率還能到7%,在這個時候,香港儲蓄險一點點優勢都沒有。
但是在2025年的時候,這個優勢已經大到你無法忽視了。
大陸和香港收益率越來越大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保險公司用來投資,賺取收益的底層資產,差距正在越來越大。
如果有人非常深入的了解港險保單底層的投資品,會發現是涵蓋了全球基本上你知道不知道的所有類型。
這樣做的最大優勢就是,規避單一市場風險。
絕對的分散,就是絕對的對沖,就是絕對的安全。
如果這樣都不能確保賺到錢,那么,怎么保證你在單一中,無論投資股債商品之類的,就一定能賺錢?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越是單一市場,賠率越大!
通過組合投資,增加贏面,巴菲特買的日本五大商社就是這個原理的堅定執行者!
唯一的問題只在于,如果是個人投資,則這一切都不太能行。
因為個人的資金體量太小,不太可能把100萬資金分成10份,然后分散到10個領域。
第一,你沒有這樣的能力;第二,資金拆分很散,會讓交易成本飆升,反而降低了收益!
但是,如果是大資金分散就不一樣了,每一個香港保險,都管理著百億千億美金規模,會更容易做分散。
分散到不同領域投資后,也能更好地增加了贏面!
這就是香港某一家保司的資金配置分布圖、你會發現只有專業的機構才能做到這樣的配置。
但是這一切,國內的儲蓄險是絕對做不到的。因為國內的資產荒,已經0利率趨勢所帶來的低收益。
如果你對香港儲蓄險感興趣,加下方二維碼,會有詳細的資料,多了解,給家庭資產配置多一種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