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趙光義命王著等人將內府所藏歷代墨跡,分門別類、摹勒上石于禁內,這便是大名鼎鼎的《淳化閣帖》,全名《淳化秘閣法帖》,深藏宮中,僅有帝王與其心腹大臣可以閱覽。
趙宋皇室趙孟頫在《松雪齋文集·閣帖跋》中寫道:“淳化中,詔翰林侍書王著,以所購書,由三代至唐,厘為十卷,摹刻秘閣。賜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進二府輒墨本賜焉。后乃止不賜,故世尤貴之。”
《淳化閣帖》以包羅萬象、摹刻精妙著稱,囊括了超過3000年的筆法精髓,涵蓋甲骨文、金文、篆、隸、楷、行、草、八分、飛白各種字體,上至倉頡,下至五代楊凝式,各路書法大師的經典名作盡收其中。不夸張地說,沒有這部叢帖,許多書家的用筆技巧就失傳了。
宋仁宗在位時期,宮內突發大火,將《淳化閣帖》祖本焚毀,到了南宋紹興年間,高宗重新進行摹刻、修復,完成后將它們安放在國子監,這便是“紹興國子監本”,由于是官家所刻,因此不論是完整性、真實性還是摹刻工藝,都是目前存世的《淳化閣帖》之首。
此作于清晚期流失國外,如今第一卷至第八卷、第十卷藏于美國佛利爾美術館,第九卷被上海圖書館重金購回,如今是其“鎮館之寶”。由于始終分隔兩地,啟功先生非常遺憾,直言:“不見此本,死不瞑目。”
而今,我們通過與館方的溝通,首次將《淳化閣帖》國子監本進行了匯總,十卷面面俱到,一字不缺。第一卷為歷代帝王書,收錄漢章帝至唐高宗等近20位帝王作品,比如漢章帝《千字文》、西晉武帝《省啟帖》、梁武帝《腳氣帖》、唐太宗《昨日帖》、唐高宗《六尚書帖》等。
第二、三、四卷收歷代名臣書,第五卷為諸家古法帖,包含孔子、李斯、程邈、崔瑗、杜度、張芝、索靖、皇象、鐘繇、衛夫人、王廙、王導、桓溫、庾亮、桓玄、謝安、王徽之、王僧虔、王薈、王珣、郗鑒、智果、褚遂良、虞世南、歐陽詢、李邕、薛稷、陸柬之、張旭、高閑、柳公權等40余位名家法帖。
第六、七、八卷為王羲之書,第九、十卷兩卷為王獻之書,收錄“二王”近百件作品,洋洋灑灑上萬字,行書、小楷、行草、章草、大草皆有,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王氏家法,堪為直入魏晉的“捷徑”。
書法的核心是“筆法”,它“千古不易”,很多人之所以寫字寫成“江湖體”,或是練了很久進步卻很慢,正是“不得法”的緣故。如果我們能將《淳化閣帖》通臨一遍,體悟各種字體的技法與風格變遷,便能少走10年彎路。
市面上的《淳化閣帖》售價高昂,浙大出版社版本超過4000元,而我們運用博物館級超高清1:1復制,推出一款印刷版,價格僅為其十分之一,且與原作別無二致。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