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溪區孟關鄉的趕場日里,有個攤位不賣東西,專門收集民情民意,從增加停車位數量到改造小區排水管道,從加強民警巡邏力度到搭建就業平臺促進就近就業,這一沾滿煙火氣的“民情攤”不斷將群眾訴求轉化為惠民實效,把“問題清單”變成“幸福清單”,讓民生溫度持續升騰。這樣扎根基層、貼近民心的“民情攤”多多益善,越普及越好,越深入越好。
“攤位”雖小,卻可以接住民生的“千鈞重擔”。一張桌子、一本臺賬、一群人大代表組成的“民情攤”,兩年多來收集到的群眾訴求建議涉及環境衛生、交通管理、社會治安、市場管理、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一個個訴求看似瑣碎,卻直指民生領域的難點、痛點、堵點。當攤位前圍滿商販和村民、臺賬上一條條記錄好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時,服務群眾就不再局限于會議室里的抽象討論,而是在和群眾嘮家常中精準對接民生需求,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擺攤”聽民聲,架起服務群眾“連心橋”。躬下身子才能真正聽到民聲、察到民情,才能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民情攤”本質上是將服務端口前移至群眾日常生產生活場景,把服務從“坐在辦公室等訴求”變為“扎進人群里找問題”。應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把服務窗口開到群眾“家門口”,積極回應群眾訴求、主動辦好民生實事,努力實現民生需求響應零時差、服務供給零盲區。
“收攤”解民憂,讓群眾“呼聲”變“掌聲”。發現問題更要解決問題。對收集的群眾意見建議進行認真核實、分析整理,及時轉送相關部門辦理,并督促辦理落實,才能以實實在在的辦理成效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應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建立“問題收集、分析研判、整改落實、反饋評價”的全鏈條機制,對每個問題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對一時無法解決的,做好解釋說明和跟蹤督辦,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都落實。
基層治理不需要華麗的口號,更需要俯下身的傾聽、實打實的回應。我們期待,越來越多這樣的“攤位”出現在貴陽貴安的城鄉角落,成為收集民意、解決問題、凝聚民心的新陣地,推動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張葉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