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深圳福田,萬科中心,遲到的權力交接在股東會上演。深鐵集團董事長辛杰首次以萬科董事會主席身份坐鎮C位,原掌門人郁亮退居執行副總裁席位,十余位深鐵系高管密集入駐財務、投資等核心部門。
辛杰說,“所幸的是我們獲得了多方的支持。”
這場“深鐵接管”“多方支持”的背后,是萬科34年來最慘烈的業績滑坡:
2024年營收3431.76億元,同比暴跌26.3%,較2022年巔峰期蒸發1600億。歸母凈利潤虧損494.78億元,打破上市31年持續盈利神話,相當于每天燒掉1.35億。
全年銷售額2460.2億元,同比縮水34.6%,雖在15城銷量第一,但核心城市土儲幾近枯竭。
盡管管理層高調宣布“年內已償還165億公開債”時,股東會決議暴露了深層次危機:取消31年分紅傳統,修訂公司章程廢除監事會,將千億擔保額度拱手讓渡董事會。
管理層反復強調的“165億償債捷報”,不過是債務冰山的尖角:
截至2025年3月,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1329億元,疊加短期借款228.55億,而貨幣資金僅755億。
年利息支出超700億。
而一季度經營性現金流-57.93億元,造血功能幾近癱瘓。
深鐵的“148億輸血”看似解困,實則是以財政透支維系生存。辛杰稱“深鐵與萬科融合發揮1+1>2效應”時,我們也只能拭目以待。
其實,萬科初現端倪時,深鐵一直高調站臺“全力支持”。但深鐵也并不好過。深鐵自身負債4453億,2024年因持股萬科計提334億投資損失,2025年一季度再虧37.85億,輸血能力也非常有限。
所有借款專項基本是用于償債,禁止投入新項目開發,萬科被迫“火線甩賣”庫存股。
失去“造血能力”的萬科,如何完成自救,市場是懷疑的。
另一方面,深鐵要求萬科加速REITs發行,推動公寓與物流資產上市變現,本質是用國資信用為資本撤退鋪路。
我一直強調,只要資產價值沒有重估,任何一家房企都無法完成自身造血。任何經營改善的預期,都是求生欲下的謊言。
市場就是這樣,萬科改變不了,深鐵改變不了,誰也改變不了。
債務只是結果,銷售才是歸因。
2025年1-5月,萬科累計銷售僅570.4億。2024年萬科開發業務毛利率僅3.5%,杭州地王項目現房售價低于拿地成本,成都金融城地塊“面粉貴過面包”成常態。
2024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跌17.1%,百強房企毛利率跌破10%,萬科的毛利率已觸及虧損紅線,很快就要進入負毛利銷售。
未售存貨占比38%,核心城市土儲不足20%,三四線項目跌價損失率超40%,資產減值計提81.4億僅是開始。
如果等不來房價,回不去的時代也會成為長周期。
萬科也好,深鐵也好,一切舉措,都是用時間換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