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療器械創新網
近日,浙江衛健委新一輪X射線類集采項目結果揭曉,此次集采涉及移動式C形臂X射線機28套,總預算近4257萬元,最高限價2770萬元,項目要求所有設備必須提供原廠五年以上保修服務。
據中標結果公告,第3、4、11、12、13標段廢標,其它標段由西門子醫療、西安集智、萬東鼎立和普愛的移動C形臂X射線機中標,總計中標金額1711.3萬,中標標段對應的預算為3372萬,最高限價為2215萬。
在有效標段中,西門子以8套設備、1359.7萬元中標金額成為最大贏家,中標單價高達169.95萬元。
集采結果深度拆解
根據此次浙江集采項目公開信息,采購共分13個標段,覆蓋新昌縣人民醫院、麗水市縉云縣人民醫院等十多家縣級醫療機構。開標結果令人意外:第3、4、11、12、13標段全部廢標,實際采購規模大幅縮水。
中標廠商中,西門子醫療表現最為搶眼。在標段2(5家縣級人民醫院)和標段7(開化縣人民醫院、龍游縣中醫院)中,西門子Cios Alpha產品分別以1019.7萬元和340萬元中標,單價均接近170萬元,幾乎貼著最高限價。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產廠商的表現:西安集智中標11套設備,總金額僅246萬元;萬東鼎立中標2套,金額80萬元;普愛中標1套,金額25.6萬元。其中最低國產設備單價僅為西門子產品的八分之一左右。
下表為本次浙江移動式C形臂X射線機集采主要中標情況:
整個采購最終成交金額1711.3萬元,僅占對應標段預算3372萬元的50.7%,節費率驚人。在有效標段中,西門子一家就吃掉了80%的資金份額。
西門子高價勝出的背后邏輯
在嚴控醫療成本的集采大環境下,西門子為何能屢屢以接近預算上限的價格中標?業內專家分析認為,五年原廠保修要求成為西門子的關鍵護城河。
這一要求直接將眾多第三方維修服務商擋在門外,而西門子憑借其完善的服務網絡占據絕對優勢。從浙江多家大型醫院的維保采購結果看,西門子幾乎壟斷了自家設備的保修服務市場。
2025年1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西門子DSA保修項目以單一來源采購方式直接花落西門子醫療,合同金額高達149萬元。同年4月,邵逸夫醫院的西門子大孔徑CT保修項目同樣由西門子中標,金額90萬元。
更令人驚訝的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的采購結果:2025年5月22日公布的西門子雙源CT保修服務項目,西門子以444萬元高價中標。這些連續不斷的保修訂單,形成了西門子在中國醫療市場的第二條利潤通道。
“在高端設備領域,臨床信任度是核心定價要素。”一位參與集采評審的專家透露,“縣級醫院升級設備時,寧愿壓縮數量也要確保關鍵設備的品牌可靠性。”這種普遍心態使西門子在高端市場始終掌握定價主動權。
國產設備的低價困境
相比之下,國產廠商雖拿下14套設備,在數量上超過西門子,但總金額僅351.6萬元。西安集智11套設備均價僅22.36萬元,相當于西門子單套價格的13%。
這種低價策略在基層市場確實有所斬獲。2025年3月,項城市城郊鄉衛生院采購的西安集智JZ12-A移動式平板C型臂中標價81萬元;同年5月,陜西鳳縣中醫醫院采購的同品牌設備中標價78.86萬元;在南充市嘉陵區中醫醫院采購項目中,西安集智設備也成功中標。
低價搶灘市場的代價同樣沉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范在2024年兩會期間直言不諱地指出:“國產醫療設備定價過低是一種‘自虐行為’。” 他調研發現,在北京六家醫院中,CT、核磁設備共33臺,國產只有2臺,占比僅為6%,其中兩家三甲醫院全部采用進口設備。
價格機制與市場博弈
醫療器械價格形成機制不透明一直飽受詬病。據行業調查,醫療器械從出廠到患者手中平均加價2-3倍,個別產品甚至多達十幾倍。醫用耗材費用在住院患者醫療費用中的平均占比接近20%,且呈逐年增加趨勢。
2012年,浙江物價局與集中招標采購辦配合,僅對收費目錄內二類產品進行招標,就為患者降低六千多萬元醫療費用。這種模式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控制成本,為醫療設備集采提供了有益經驗。
此次浙江集采的深層意義,在于揭示了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的分層格局:西門子穩占高端市場,國產固守基層領域。這種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因為劉忠范委員的調研顯示,國產高端醫療設備的價格僅為同類進口產品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破局之路在何方
面對集采中的價格兩極分化現象,改變的關鍵在于價值認知重構。劉忠范委員建議建立科學合理的定價機制,要求醫保部門營造國產和進口設備同質同價的公平競爭環境,改變國產設備“物美價廉”的傳統觀念。
他特別強調產品定價應參考同類進口產品定價,尤其是創新產品應充分體現研發成本。同時,公立醫院采購制度需要改革,避免簡單采用最低價中標做法,防止惡性價格戰。
對國產廠商而言,提升技術含金量才是根本出路。萬征教授多年前的呼吁至今仍有現實意義:“要讓大家認可國產醫療器械的質量,并非要占領絕對高端的一頭,而是把基礎、常規這頭先做好。”
這種務實發展路徑已初見成效。西安集智作為國產代表,其JZ12、JZ16-A等型號通過低價策略成功進入數十家縣級醫院。但要從“基層普及”躍升到“高端替代”,仍需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
醫療設備市場的天平何時能真正平衡?答案或許就在下一次集采中。
注: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本文中對官方政策的相關解讀,僅代表本平臺觀點,內容以官方文件為準。如有平臺轉載本篇文章,須自行對該篇文章負責,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不對轉載引起的二次傳播影響負責,轉載請后臺聯系編輯。
#中國MRI報告
#中國CT報告
#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
#中國醫院信息狀況調查
#醫用超聲#內窺鏡#監護#心臟電生理#康復#生殖健康#口腔#醫美#家用醫療設備領域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