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兩次受罰、業績斷崖式下滑、增資計劃擱淺, 這家持牌消金機構在合規與生存之間艱難掙扎。
2025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廈門市分行一紙罰單,將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金美信消金”)再次推向風口浪尖。因“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及相關管理規定”,該公司被處以82萬元罰款。這是其繼2021年被重罰290萬元后,四年內第二次領受監管罰單。
更值得警惕的是,金美信消金并非孤例。2025年上半年,蒙商消金、中郵消金等多家持牌機構同樣因征信管理違規被罰。信用信息管理,儼然成為消費金融行業的合規“重災區”。
合規失守:四年兩罰,高管追責直指管理漏洞
此次處罰決定書(廈銀罰決字〔2025〕1號)顯示,除機構被罰82萬元外,兩名時任高管分別被追責罰款7.2萬元和4.2萬元。“雙罰制”的嚴格執行,表明監管正將合規責任層層壓實到具體崗位。
這已是金美信消金短期內第二次“觸雷”。2021年10月,該公司就因“信貸管理制度機制存在缺陷、貸款管理不盡職導致部分貸款資金被挪用”,被原銀保監會廈門監管局罰款290萬元,相關負責人被警告。
彼時正值《個人信息保護法》落地實施,消費金融行業合規要求全面升級。然而四年過去,金美信消金仍未能筑牢合規防線。
監管通報直指行業通病,部分機構存在信用信息報送不完整、異議處理機制不健全等硬傷。金美信消金2024年處理的1743起外部投訴中,高達67.3%涉及催收糾紛,暴露出其在合作鏈條中的管理短板。
模式隱憂:助貸依賴下的空心化危機
罰單背后,更深層的是業務模式的系統性風險。公開信息顯示,金美信消金注冊資本僅5億元,卻搭建了龐大的第三方合作網絡——41家引流平臺、12家擔保公司、5家催收機構,合作伙伴包括360數科、樂信等中腰部平臺。
這種“分潤躺賺”的助貸模式雖能快速做大規模,卻埋下巨大隱患:風控空心化,2023年其線上極速貸占比高達85.84%,但自營渠道薄弱導致核心風控能力退化;
定價權喪失,過度依賴第三方流量,使其在資金成本攀升時毫無緩沖空間;合規傳導失效,與合作方技術對接一旦存在漏洞,極易出現未經授權查詢征信、信息更新滯后等問題。
后果直接反映在業績上,2024年金美信消金凈利潤暴跌71.4%至2056萬元,資產規模縮水12.6%,成為行業下行周期中受傷最重的機構之一。
股權僵局:均分結構卡死增資咽喉
雪上加霜的是,金美信消金正面臨生死攸關的資本困局。2024年3月施行的《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明確要求:現有機構需在三年內將注冊資本增至10億元,且主要出資人持股不得低于50%。
然而金美信消金的股權結構堪稱“死結”: 中國信托商業銀行持股34%;廈門金圓金控持股33%;國美控股持股33%。
這種罕見的均分格局,導致2022年增資方案因股東“未能在時限內達成一致”而流產。如今距離10億元門檻尚差5億元,但大股東國美集團深陷債務危機、廈門金圓金控聚焦本地國企改革,注資意愿存疑。“股權分散使重大決策效率低下,在強監管時代,這種結構本身就是一種致命傷。” 一位消費金融行業研究員指出。
轉型困途:不良激增與場景缺失的雙重絞殺
當合規壓力與資本困局疊加,金美信消金的生存空間正被急劇壓縮:不良壓力飆升, 2025年4月,該公司掛牌轉讓1.8億元不良資產包,涉及2514戶借款人,加權平均逾期天數高達774天,五級分類中“損失類”占比近85%;自營場景萎縮,其線下生活貸占比從2020年的29.02%萎縮至2023年的14.16%,缺乏優質場景支撐;
投訴持續高企,黑貓平臺近200條涉及“金美信+征信”投訴,用戶反映協商還款后仍被報逾期、利率畸高等問題。
盡管公司宣稱“已基本完成問題整改”,但治本之策在于重建自主風控體系。業內觀察人士建議,或可依托股東中國信托商業銀行的臺資背景探索跨境消費金融,借廈門金圓金控政務資源布局普惠業務。然而在行業馬太效應加劇的當下,留給尾部玩家的時間窗口正急速收窄。
行業警示:征信紅線與模式重構
金美信消金的困境折射出整個行業的陣痛。2025年以來,湖北消金因“違反信用信息管理規定”被罰72.7萬元,蒙商消金因“未履行不良信息告知義務”被罰83萬元,中郵消金、哈銀消金等頭部機構同樣在征信領域栽過跟頭。
當《互聯網金融個人網絡消費信貸貸后催收風控指引》等新規密集落地,持牌機構面臨雙重拷問:如何守住信用信息管理的合規底線?如何擺脫對助貸模式的致命依賴?
“部分中小機構若不能盡快補足資本、重構業務模式、夯實合規內控,可能在這一輪行業出清中被淘汰。” 一位資深監管人士坦言。金美信消金82萬元罰單背后,一場關乎生存的轉型戰役已然打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