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戰中,殲-10C戰斗機以霹靂-15空對空導彈擊落法制“陣風”戰斗機,讓人們對于現代空戰有了不少新想法。這回輪到印巴空戰給美軍提供范本了?印巴一場空戰,居然給美國指明了未來空戰的發展方向,還得回歸超視距決勝!
現在是美國人連夜抄作業,要搞遠程空對空導彈。根據美國媒體《軍事觀察》在2025年6月30日的報道,美國軍方正在催著AIM-260導彈項目上馬,要求馬上進入生產階段。根據2026財年的撥款申請,美國空軍與海軍分別申請3.68593億美元與3.01858億美元用于AIM-260導彈項目。
AIM-260空對空導彈,又稱“聯合先進戰術導彈”,英文縮寫:JATM,為由美國海軍和空軍聯合開發,屬于美國下一代空對空導彈,為AIM-120,又稱: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的后繼型號,其研發始于2017年,原定在2022年左右投入使用,后來多次推遲,直到2025年2月,美國海軍才公開發布AIM-260空對空導彈的效果圖,提供了外部和制導部分的部分細節,現在計劃完成時間為2026-2027年,可能還會再推遲。
目前AIM-260空對空導彈開發進度不確定,美國沒有公布相關的具體情況,但是這次美國軍方要求的撥款,就是要加速研發,進行批量生產,估計其開發測試已經接近結束或已經結束。從2021年起,美國空軍開始使用大量退役的F-16戰斗機改裝成靶機,作為空中目標進行測試,是否與AIM-260空對空導彈項目有關不明。只不過,AIM-260的技術指標參數可能在不斷修改和升級中,美軍也在不斷打靶測試。
目前只能猜測,AIM-260空對空導彈采用沖壓式噴氣發動機或雙脈沖火箭發動機提供動力,可能采用先進的多模導引頭系統,結合紅外成像與主動雷達制導,配備雙向數據鏈,類似于AIM-120D-3空對空導彈。
印巴空戰中霹靂-15空對空導彈的戰績,可能是美國加快了AIM-260空對空導彈的研發進度的主因。AIM-260上馬的動機就是應對霹靂-15空對空導彈的服役,如今更是壓力大增。霹靂-15空對空導彈性能不斷提升,為全球第一款采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制導的空對空導彈,不僅具有更強的抗干擾能力,還具備對抗隱身目標的能力,其射程估計遠超200公里。但是,其出口型在印巴空戰中展示超過180公里的射程,遠超AIM-120空對空導彈,自用型的射程很可能為傳說中300公里。
目前普遍認為,美國任何型號的空對空導彈都無法匹敵霹靂-15空對空導彈,中國在后繼空對空導彈型號的研發沒有放慢,正在研發霹靂-17和霹靂-21空對空導彈,在技術上保持對美國的領先優勢。
目前美國的壓力相當大,在新一代戰機研發方面,美國已經落后于人,中國已經在2024年12月26日試飛了兩款六代機,美國的六代機卻才剛上馬。在決定空戰勝負的關鍵裝備:空對空導彈方面,美國也一樣落后于人,AIM-120空對空導彈再怎么改進,也無法跟上時代要求,新一代空對空導彈研發又一再推遲,差距正在加大。
美國研發AIM-260的主要目標是超越中國導彈的射程。中國在遠程空對空導彈領域的進步,刺激了美國對遠程空對空導彈的研發,除了AIM-260空對空導彈外,還研發了基于SM-6導彈的AIM-174B空對空導彈。
美國希望AIM-260空對空導彈在射程上能夠與霹靂系列空對空導彈相比,但是前景并不妙,按美國媒體的說法,AIM-260空對空導彈的成本過于高昂,無法完全取代AIM-120空對空導彈,兩者的生產可能同時進行。
現代空戰已進入超視距時代,射程越遠越好,美國卻落后于人,中俄都成功研發了新一代的空對空導彈,美國尚在研發之中。美國國防部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已經擁有霹靂-17超遠程空對空導彈,射程約為400公里,是世界上射程最遠的空對空導彈之一,比美國任何已知空對空導彈射程遠,正在研發更先進的霹靂-21超遠程空對空導彈,射程可能更遠。
俄羅斯在遠程空對空導彈方面的表現不錯,已成功研發R-37M超遠程空對空導彈,最大射程可達400公里,為現役速度最快、射程最遠的空對空導彈之一,并早已在實戰中大量使用。據稱曾經在213公里外擊落過烏克蘭的米格-29,但是這項戰績沒有得到烏克蘭方面的確認。
現在美國壓力不小,想多花錢加快AIM-260空對空導彈研發,可是技術研發不是錢多就行,美國能否追上中俄令人懷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