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2:00,馬伯庸將來到大連市新華書店圖書大廈一樓,舉辦新作《桃花源沒事兒》圖書分享會。屆時作者將與濱城粉絲面對面,解鎖隱藏在創作背后的奇思妙想,精彩不容錯過。
作為近年來備受矚目的華語作家,馬伯庸曾斬獲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茅盾新人獎、駿馬獎等多項榮譽。其作品被評為沿襲“‘五四’以來歷史文學創作的譜系”,致力于對“歷史可能性小說”的探索。《食南之徒》《太白金星有點煩》《長安的荔枝》《長安十二時辰》《古董局中局》等代表作,均以獨特的敘事視角成為讀者熱議的經典,甚至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引發收視熱潮。
《桃花源沒事兒》是馬伯庸“見微”短小說系列的第三部,前兩部《長安的荔枝》《太白金星有點煩》已收獲廣泛好評。新作靈感源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南陽劉子驥尋訪未果”的留白,大膽構建出“桃花源實為妖屬秘境”的奇幻設定:這里由駐守道人與妖屬居民共同守護,上演著一段段顛覆想象的故事。
與馬伯庸以往的歷史小說相比,《桃花源沒事兒》呈現出更豐富的創作維度——融合奇幻、懸疑與職場喜劇元素,以“懸疑線+喜劇線”的雙線螺旋結構,交織多重敘事風格,帶來層次豐盈又流暢自然的閱讀體驗。書中主角玄穹為二兩三錢月薪奔波的日常,更是精準戳中職場人的生存共鳴,堪稱“打工人嘴替文學天花板”;而劉子驥封印桃花源的真相,更賦予歷史奇幻題材全新的想象邊界。
馬伯庸在本書后記中坦言:“若單以動筆與停筆的時間跨度計算,這本書是我寫得最久的一部,沒有之一。”據悉,故事雛形早在2013年便已萌生,彼時他正處于白天職場打拼、夜晚伏案創作,還要抽出時間照料新生兒的多重生活狀態。可以說,小說字里行間都隱藏著作者十余年間的人生軌跡與心境變遷。如果您想探尋作者創作背后的故事,不妨親臨現場,聽馬伯庸將這些年的所思所感娓娓道來。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肖崟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