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花]這下家里有剛高考完學生的家庭又要“焦頭爛額”了,好不容易讓孩子考上大學,結果大學學費又上漲了。
不過讓人想不通的是,既然學費上漲,說明學校在經濟上面比較吃緊,那為啥還要保持對外國留學生的補貼。
難道哪怕虧錢也要請留學生嗎?背后又有怎樣的隱情?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比起2024年的高考學生數量,2025年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滑,這就表明無論是復考的學生,還是說應屆畢業生,都有更多人選擇不再參加高考。
那為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要說到這,就不得不提現在學歷在社會中的認可程度了,大家上學最主要的需求就是要就業,帶來更高的收入。
但現在的就業環境大家都清楚,不要說是普通的大學,像是不少高校畢業的學生依舊是在家待著,甚至直接去跑外賣了。
所以這就讓很多人心中不免會產生一種想法,那就是自己現在已經想好了未來的發展方向,那我上學還要干什么?
以前上學是能給自己“保底”,哪怕自己選擇發展的道路不行了,也能用自己的學歷找到一份新的工作。
但現在大學學歷到處都是,隨便一個工作都有不少人競爭,在這樣的環境下,不上大學好像是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不過這其實就是走到了一個誤區,上大學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依舊是最好的一個選擇,但現在隨著一些學校學費的上漲。
這就讓部分農村家庭的孩子,可能礙于高昂的成本選擇直接外出打工,當然這也能理解學校方面的難處,畢竟隨著未來學生數量的減少。
以及現在不少歐美國家要限制我們的經濟發展,學校的經費可能也沒有那么多了,為了維持高校的正常運轉,就會做出提升學費這樣的選擇。
在大學學費不斷上漲時,有一種現象讓人就想不通,那就是為啥在國內學生學費上漲,表示學校運營壓力大時。
留學生的待遇為何依舊是不變呢?就不說什么像是補貼這樣的事情,就只看在同一所學校,留學生的待遇大多是要比中國普通學生待遇要高的。
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關于按不按空調的問題,現在每年的氣溫可以說是屢創新高,不少人都說,哪怕自己在外面就站一會,直接就汗流浹背了。
而不少大學中的學生,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就只能想出了其他的方法,像是什么直接躺在洗手池,或者鋪個涼席睡在地上。
可以說這些學生為了應對高溫,那也算是用出“渾身解數”了,但反觀留學生這邊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宿舍通常是有空調的。
甚至在一些高校中,留學生的補貼完全能讓他們不花一分錢都能一直開空調,對此不少學生就感到不滿,表示這完全是存在區別對待的嫌疑。
而老師也說出了原因,表示這主要是因為留學生和我們當地人的體質不同,留學生他們大多是來自歐洲。
所以這導致,這些留學生是普遍耐冷不耐熱的,還有的老師更是直言,表示開空調其實對人的身體是不好的。
很可能會帶來不小的傷害,這話一出不少學生直接表示“驚呆了”,開空調在全國都這么普遍的事情,老師居然說對人體有很大的傷害,那要是按照這個邏輯,全國的人不都是受傷害的人群?
其實這些高校用補貼吸引留學生也是有原因的,畢竟國際化現在已經成為了不少學校關注的重點,可能普通人一聽感覺好像是很高級。
但實際上不少留學生來中國,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文化交流,完全是想著拿完補貼就回自己國家了,還能混一個學歷。
雖然能理解部分留學生,可能真的有生活方面的困難,但一想到西方高校學生,都是交了高昂的學費才能入校。
轉過頭再看我們的對留學生的補貼,多少就感覺不太舒服,好在這種福利現在已經開始消減了,不少高校也開始重視這方面的問題,像是什么“陪讀”事情也沒有再聽說過了。
畢竟我們也不說什么中國的學生就要比留學生待遇高,只要雙方能保證在一個水平就可以,這樣大家都有平等的機會。
最后屏幕前的你對此有怎樣的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積極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