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鎮雄縣公安局以深入推進基層基礎“夯實年”為抓手,圍繞做實做強基層警務,規范化、數字化、扁平化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改革,聚焦治安要素目標,深耕主防警務,讓平安可感可知。
一大早,鎮雄縣公安局南城派出所社區民警龔建淇的手機上,就有10余個村(社區)居民小組警民聯系微信群收到信息。每天,龔建淇都會認真處理,在線開展辦理戶籍、法律解答、警情通報、防詐反邪、搶險救災等日常警務工作宣傳,同時通過這些群實時反饋當地社會治安及社情民意。
“這個警民聯系群很適用,上戶口、辦證等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時一個小問題就在群里解決了,民警真為群眾著想。”鎮雄縣舊府街道高山村丫口組居民王建某點贊警民聯系群。
龔建淇說:“警民聯系群建群后,群眾訴求響應率達100%,這是對社區民警工作的硬性規定。”
6月22日,鎮雄縣公安局大灣派出所駐村民警王濂來到自己的責任區雨薩村,與義警向明曉、村綜治干部一起開始一天的工作。在田包包村民小組入戶走訪時得知,一村民與兒媳因瑣事導致婆媳關系緊張,不時吵鬧、互不相讓。
“家庭安全風險排查、評估和化解,是基層治安防控的基本要素。”王濂說,這種矛盾在農村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在化解時,王濂一行特地組織周圍群眾聆聽和見證解決過程,達到以事釋法、以法明理的目的。
“村(社區)警務承載了無數家長里短、瑣事小事。‘辦得了案、消得了火、勸得了架、講得了法’是對社區民警的工作要求,更是做好基層治安防控工作的要件。”鎮雄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民警和村(社區)義警、網格員、保安員、鄉賢等在處理這些瑣碎小事中,及時發現風險隱患,以群眾“看得見、容易懂、記得住”的方式,引導群眾知法明理,著力從源頭上防范和化解風險隱患,夯實社會治安基礎。
據悉,鎮雄縣公安局在推進主動警務、主防警務實踐中切實補齊短板,把村(社區)警務作為強化基層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強化警民互動與服務創新、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的任務要素,通過警力下沉,以“網格+警格+N”模式,科學合理設置網格運行機制,把網格化服務管理與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命案防控、信訪維穩、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普法強基補短板、特殊人群服務管理等工作深度融合,實現社情民意收集無遺漏、為民服務無縫隙、治安防控無盲點。
記者 余光 通訊員 萬祖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