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張雪 鹿青松
6月26日晚十點,濟南市民王先生準時打開小米汽車App,準備搶購預熱已久的小米首款SUV小米YU7。提前填好的身份證信息卻突然被系統報錯,他反復核對重試,手指在屏幕上焦急點擊。
反復嘗試操作后,當他終于完成鎖單時,預計交付時間已經是37-40周。這意味著他要等到2026年才能提車——屆時新能源購置稅優惠政策或將調整,王先生也許將面臨額外的經濟負擔。
“小米自己App的bug,為什么要消費者買單?”王先生無奈地說。在社交媒體上,與他有類似遭遇的消費者自發組建了維權群,群內人數迅速突破百人。
系統故障,搶購變“戰場”
6月26日的小米YU7搶購之夜,本應是雷軍造車路上的又一高光時刻:短短3分鐘,大定訂單突破20萬臺;1小時飆升至28.9萬;18小時鎖單量達到驚人的24萬臺。
然而狂歡背后,一場技術故障正在上演。
“系統一直提示我身份證號錯誤,但明明預填信息完全正確?!币晃籌D為“勇敢喵”的用戶在黑貓投訴平臺寫道。他在搶購過程中反復核對身份信息,耽誤了寶貴時間,直到開售10分鐘后才在小程序鎖單成功。
同樣遭遇的劉先生在汽車質量投訴平臺詳細描述了過程:“在當天晚上22:00進行了快速的搶購,但是由于小米汽車的系統bug,導致在提前輸入好的身份證正確的情況下,系統顯示輸入的身份證信息錯誤?!?/p>
記者查詢網絡平臺發現,這一情況并非個別現象。在投訴詳情中,多位用戶提到遭遇“預填客戶信息不顯示”“鎖單按鈕不顯示”“重復付款”等平臺故障問題。正是這些技術問題,導致部分消費者鎖單時間延遲了一分半鐘甚至更久。
對于分秒必爭的搶購戰,這些延遲成為用戶排產位次大幅下滑的關鍵因素。
同時,也有用戶表示,在購車的下單及鎖單界面只顯示了“鎖單后預計8月后開始首批交付”,但是對于如何定義“首批交付”以及非首批交付時間,均只字未提。
在某“YU7支持退訂金維權群”中,有用戶表示,“作為車企有責任和義務告知大概交付時間,或者在鎖單頁面顯示實時數據,讓客戶自行判斷”,小米汽車的做法,有故意隱瞞交付時間、誘導用戶鎖單的嫌疑。
“哪怕技術上實現不了實時預估交付時間,那為什么小米汽車不根據自身產能進行限購?比如限制前10萬個訂單?現在交付時間拖到了一年多以后,誰買車會真的等到那個時候?”一位用戶無奈地在群里說道。
漫長等待,產能困局浮現
當用戶終于完成鎖單,另一個殘酷現實浮現眼前——小米汽車App顯示的交付周期讓許多人倒吸一口冷氣。7月1日下午,記者查詢“小米汽車”App發現,此時訂購YU7 Max版最快交付時間為37周,標準版可長達57周。
“現在定購,交付時間可能得一年以上?!币晃恍∶灼囦N售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向咨詢者坦言。這代表著部分YU7的鎖單用戶需等到2026年甚至2027年才能提車。
交付困境背后是小米汽車相對銷量而言捉襟見肘的產能。公開資料顯示,小米一期工廠年產能為15萬輛,于2024年3月開始量產;正在建設的二期工廠年產能同樣為15萬輛,預計今年7月才能全面啟動。
有汽車行業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產能爬坡等綜合因素影響,小米工廠二期今年的產量會相對有限。24萬鎖單量已透支了二期工廠直至2027年初的全部產能——這僅是前18小時的訂購數據。
產能困境令人聯想到特斯拉2018年的“產能地獄”。當時馬斯克在弗里蒙特工廠不眠不休,甚至搬走機器人改用人力裝配。小米能否如特斯拉般成功突圍,成為決定其汽車業務成敗的關鍵。
事實上,近期小米已經加速擴產步伐:6月19日,小米競得北京亦莊新城一地塊,或將用于建設三期工廠;另有消息傳出其計劃在武漢、上海等地布局新工廠。
友商“圍剿”,五千元定金的攻防戰
面對小米用戶的焦慮,競爭對手迅速亮出“殺手锏”。
“購買蔚來任意一款汽車減5000元,螢火蟲系列減2000元?!蔽祦砩虾?偛康匿N售人員明確表示。極氪汽車北京門店則推出價值5000元的50000積分補償,可用于充電、保養和購物。
阿維塔更是在報銷定金基礎上,加碼提供車輛保養服務和公牛牌充電樁。智己在長沙地區為轉購的YU7車主提供定金報銷,西安地區則將定金轉換為全國通用的電卡。
這場“截和”行動早有預兆。今年4月小米SU7發布時,阿維塔就曾打出“退訂的‘米’,有‘TA’兜底”的口號。而早在2025年4月19日至5月31日期間,該品牌已推出“憑友商不可退訂單憑證申請最高5000元補貼”活動——比YU7技術發布會還早一個月。
面對友商“圍剿”,小米創始人雷軍曾淡定回應:“如果用戶實在著急購車,國內新能源汽車都不錯?!钡缃馳U7交付周期遠超預期,這種淡定能否平息用戶焦慮仍是未知數。
法律視角,定金規則的邊界
在黑貓投訴平臺,多位用戶投訴小米汽車“鎖單后無法退定金”,要求退款。但根據小米規則,用戶在7天猶豫期內可修改配置或取消訂單;猶豫期結束后自動鎖單,定金不退。
對于因系統故障導致交付延遲的用戶,這一規則是否合理?
“小米提供購車系統服務時出現身份證報錯、鎖單按鈕失效等技術故障,導致消費者無法及時鎖單,可能屬于未全面履行合同義務(提供穩定交易系統)的情況?!睆V東知恒(濟南)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逯義偉指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6條: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應當恪守社會公德,誠信經營,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電子商務法》第48條規定:電子商務當事人使用自動信息系統訂立或履行合同的行為對當事人具有法律效力,系統故障導致的損失應由經營者承擔。小米若以‘瞬時流量過大’抗辯,需證明自身已盡到最高標準的系統維護義務(如壓力測試、應急預案)。否則,故障仍屬可歸責于經營者的履約瑕疵?!?/p>
逯律師表示,小米未在鎖單頁面明確披露“首批交付”的定義及產能排期規則,導致消費者誤判等待周期,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0條: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同時,小米“7天后不退定金”的規則屬于格式條款。若因系統故障導致消費者錯過黃金鎖單時間,仍拒絕退定金,則違反了《民法典》第496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6條的規定:格式條款提供方未履行提示義務的,消費者可主張條款不成為合同內容,且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排除消費者權利。
“針對系統故障、交付隱瞞問題,消費者可集體向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小米涉嫌欺詐宣傳、未盡告知義務;就APP技術缺陷問題,消費者可向工信部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中心投訴?!?/p>
此外,針對定金問題,逯律師建議,“消費者可依據《民法典》第563條,以“小米違約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為由起訴解除合同、返還定金?!?/p>
風波不斷,信任危機隱現
YU7交付困境只是小米汽車近期風波的一環。今年5月,約400名SU7 Ultra車主因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涉嫌宣傳不符發起集體維權,要求退車。
當時小米提出補償方案:未交付訂單可改配鋁制前艙蓋;已提車用戶獲贈2萬積分(約2000元)。但車主認為這與4.2萬元選裝費差距過大,且改配需重新排隊30-40周。
更離奇的是5月中旬,YU7尚未發布時,網上竟批量出現“質量維權貼”,聲稱車輛存在“座椅調節異?!薄败囬T縫隙過大”等問題。有網友調侃:“這是預判錯了發布時間,定時黑稿忘記改日期了?!?/p>
交付困局也催生了訂單轉讓的“黃?!笔袌?。在某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者正溢價出售YU7訂單。記者在二手交易平臺發現,“小米YU7訂單轉讓”的帖子悄然增多。一位標價8000元的賣家坦言:“等不起了,轉單還能賺3000差價?!倍鴿夏硺O氪4S店的銷售坦言,小米YU7發售以來近幾日,便已經接待了十幾位持小米訂單前來咨詢的客戶。
未來之路,產能與時間的賽跑
面對危機,小米汽車正多管齊下突破產能瓶頸。除加速工廠建設外,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在微博表示,App顯示的交付時間為動態預估參考,將隨產能爬坡更新。
然而對已下單用戶而言,由于2026年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存在變數,延期提車可能導致額外支出,這成為許多用戶焦慮的核心。可見,產能能否實現快速且順利的提升,已然成為了小米汽車下一階段發展的關鍵所在,將直接決定其未來的市場走向與成敗。
交付時間的數字仍在跳動,在北京亦莊,小米汽車二期工廠正在加緊設備調試,預計7月全面投產;武漢和上海的新工廠選址談判也在秘密進行。這些舉措能否緩解超長交車等待周期?市場拭目以待。
雷軍曾在馬斯克傳記中讀到特斯拉2018年的“產能地獄”。如今,這位中國科技界的傳奇人物正親歷汽車制造的殘酷考驗。工廠能擴建,生產線能優化,但消費者信心的裂痕,需要更多誠意和時間來修復。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