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十五五’規劃:法治護航上海高質量發展”市民圓桌會在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舉行,聚焦新業態、低空經濟、數字政府三大前沿領域,吸引法學專家、企業代表、青年學子等共同參與,為上海在“十五五”時期的發展提供法治智慧。
新業態發展,要健全平臺經濟法治體系
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法治戰略研究院教授孫煜華提出,應健全平臺經濟法治體系,完善數據治理、算法監管、勞動權益保護等地方立法,探索“法律沙箱”等制度創新,助力上海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數字平臺經濟新高地。
靜安區法院行政審判庭法官助理古金從法院審理視角,分析了新業態發展中出現的法律問題和司法實踐中的應對策略,為新業態的法治保障提供了司法層面的思考和建議。
拼多多公共政策負責人徐敏韜從企業公共政策視角,探討新業態的健康保障問題,分享了企業在新業態發展中的實踐經驗與政策需求,為新業態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企業視角的見解和建議。
吳憶舟代表青年大學生消費者,直擊網購亂象,建議從強化平臺審核、升級市場監管、推行校園消費教育入手實現預防。
低空經濟協同立法,破局地方主體間利益博弈
低空經濟協同立法面臨地方主體間利益博弈,存在諸多發展障礙。華東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教授虞潯建議,樹立跨區域空間一體化思維,綜合考慮跨區域內空域、地理、氣候、產業等多種因素,確立預防型立法理念,借助科學立法模式,消弭利益分歧,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區域間營商環境和市場體系。
“衛星產業帶動的低空經濟和地面應用市場規模巨大,是天基側的10倍甚至百倍。”上海聯辰千帆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晉表示,應當聚焦低空經濟新賽道,務實推動造鏈、強鏈,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為低空經濟騰飛注入新動力。
上海通用航空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周瑩從行業發展角度提出,低空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關注技術創新、安全監管、人才培養等關鍵環節,并應當通過加強行業自律和規范管理的方式確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無人機技術不當使用會引發國家安全、公共秩序、公民隱私等多方面法律風險。”華東政法大學本科生陶胤吉建議,構建“政府主導、技術支撐、企業自律、公眾參與”的協同治理體系,保障無人機健康發展。
數字法治政府建設,需技術支持和法律保障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鄒榮建議,上海應構建“數據要素市場+法治保障”雙輪驅動模式,在臨港新片區試點跨境數據分級分類管理。同步制定《上海市公共數據開放條例》實施細則,推動信訪、司法、發改數據融合應用,建立“民意數據畫像”機制,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訴求溯源與處置留痕,為全國提供數字化治理樣板。
“數字法治政府建設需強化技術與法律融合。”上海交通大學智慧司法研究院院長助理趙帥呼吁,完善法律法規,明確數據權責,保障信息安全與隱私,并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政務透明度與決策科學性,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實現精準監管與服務,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以法治保障數字技術規范應用,促進數字法治政府良性發展。
上海日盈律師事務所主任畢玥提到,數字法治政府建設需加快制定數字領域法規,規范數據采集、存儲、使用等環節,確保數據合法合規流通。要加強執法監督,防止數字執法濫用職權,通過法治手段平衡數字技術發展與公民權益保護,提升政府公信力,推動數字法治政府建設穩健前行,實現高效治理與公平正義。
華東政法大學博士生艾里克木表示,希望“數字法治政府”建設推動社會治理數據共享、智能分析與精準回應融合,提升政務透明度與效能。通過算法規范和數字普惠,保障弱勢群體參與公共事務,讓法治公平與社會正義在數字空間落地,以數字基建夯實法治地基,讓市民在政務服務數字化中感受公平正義。
原標題:《法治如何護航新業態、低空經濟、數字政府發展?這場圓桌會給出了答案》
欄目編輯:顧瑩穎 題圖來源:東方IC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趙菊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