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綜合報道 隨著7月26日罷免投票進入倒數,藍綠雙方進入白熱化對決。國民黨啟動全面動員機制,展開“陸空并進”的宣傳與催票作戰反攻,據傳國民黨內部將8席民代列入觀察名單。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鈕則勛點名,臺中市長盧秀燕、臺北市長蔣萬安以及臺民意機構負責人韓國瑜將成藍軍反罷免的“黃金三角”,強調3人分進合擊,對于藍軍在決戰時期的反罷免戰略確實有明顯助益。
“大罷免”最新補件結果,藍營最終有31人面臨被罷命運,民進黨民代則無人被罷免,7月26日先有24位國民黨民代面臨罷免投票。在選情方面,藍營先前一路被罷團與綠營“壓著打”,但隨著爆出數起“青鳥”任意獵巫爭議、賴清德“團結十講”引發反彈,部分民調已呈現藍營的反罷免聲勢上升之勢。島內親綠媒體“鏡周刊”2日報道指出,目前國民黨判斷桃園選情逐漸穩定,但臺中與臺東部分選區呈現拉警報態勢,“雙北”更有多達6席列入高風險名單。特別是一些傳統藍營優勢選區,因支持者認為罷免未必會成功,反而出現投票意愿不高的情況。
此外,明年“九合一”選舉將至,一些縣市議員擔心提早動員會消耗選舉資源,對于罷免案的參與態度趨于保守。出現“表面動員、實際保留”的現象,也成為國民黨目前面對的隱憂。該報道稱,藍營內部評估顯示,盡管宣傳熱烈,實際愿意出門投票的支持者僅約五成。連在臺北市大安區這樣的深藍選區,民代羅智強也坦言,內部民調顯示不同意罷免的支持度僅領先1.7個百分點。顯示若整體投票率無法顯著提升,連優勢選區也可能翻盤。
藍營觀察指出,支持者對于出門投票的意愿低落,原因在于缺乏立即性的危機感與“非投不可”的理由。部分選民認為,即便民代遭罷免,日后補選國民黨仍有勝算,因此投票動機不足。以臺北市松山信義、文山等傳統藍區為例,因擁有具競爭力的市議員可接棒,使得反罷投票率偏低,與大安區面臨類似困境。
“鏡周刊”報道稱,此次罷免案涵蓋24個選區,其中17個位于“直轄市”。國民黨內部將8席民代列入觀察名單,包括臺北市的徐巧芯、王鴻薇、李彥秀,新北市的洪孟楷、葉元之、廖先翔,臺中的羅廷瑋,以及臺東的黃建賓。綜合考量選區結構、動員情況與罷免聲浪等因素,王鴻薇、葉元之、羅廷瑋與黃建賓的選情被評估為最為緊繃,須強力搶救。但臺灣“中時新聞網”則認為,隨著藍營火力集結,會陸續造勢。藍營許多人士預估最終投票結果應屬樂觀、不致有太多國民黨民代被罷掉,政治情勢不太可能翻轉。
國民黨籍縣市長紛紛出面力挺同黨民代,蔣萬安上周末一口氣跑完臺北市五位國民黨民代的場次。鈕則勛1日在臉書指出,盧秀燕、蔣萬安、韓國瑜成為藍軍反罷免“黃金三角”有3個原因。首先是3人的政治能量強,若能強強聯手,能拉高藍軍反罷免能量,彌補國民黨的弱點;第二點,盧、蔣、韓彼此的默契好,多能相互聲援,可以減少戰略與戰術上磨合的時間消耗。
鈕則勛說,第三個關鍵原因是3人反罷戰略定位清晰。蔣萬安作為先鋒與破風手的角色,和綠營議員與臺行政機構負責人交鋒,“抗綠”能量滿滿;盧秀燕已拉高攻擊火力和賴清德PK ,也展現作為藍軍共主的企圖心;韓國瑜熟悉藍軍民代在臺民意機構與選區的努力,所以定位點是國民黨民代“政績的促銷者與服務的見證者”。
鈕則勛強調,3人分進合擊,對于藍軍在決戰時期的反罷免戰略,確實有明顯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