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尚未終結,又一個潛在的烏克蘭正在浮現”
這是國際媒體對當前俄羅斯地緣政治局勢作出的最新解讀。
隨著俄烏戰事的持續推進,普京即將意識到,擺在莫斯科面前的挑戰早已超出了烏克蘭本身的范疇。
而在這一關鍵節點,中國官方明確表態:堅決反對北約勢力向亞洲地區滲透。
那么,“第二個烏克蘭”究竟指向哪個國家?對于北約持續東擴的戰略動作,中國又是如何回應的?
俄烏戰爭持續至今,盡管俄軍在前線保持優勢地位,但其戰略后方卻逐漸顯露出裂痕。
其中最令普京感到棘手的,當屬昔日堅定盟友亞美尼亞如今竟與北約頻繁互動,甚至公開與美國簽署戰略協作協議。
要知道,亞美尼亞曾是俄羅斯主導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集安組織)核心成員,如今不僅拒絕繳納會費,連重要會議也選擇缺席,明顯意在與莫斯科劃清界限。
所謂集安組織,是一個由俄羅斯牽頭、涵蓋部分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軍事合作聯盟。
目前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亞美尼亞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國。
該組織的核心職能在于聯合應對區域威脅,條約明確規定,一旦有成員國遭受外部攻擊,其他成員須提供支援。其快速反應部隊主要承擔反恐與維穩任務。
從整體實力來看,俄羅斯無疑是集安組織中無可爭議的領導者。蘇聯解體后,俄繼承了絕大部分軍事資產,擁有世界排名第二的武器庫,在保障盟友安全方面仍具備相當能力。
盡管目前仍深陷烏克蘭戰場,但近日俄軍對烏攻勢愈發猛烈,海陸空三線聯動,使烏軍面臨開戰以來最為嚴峻的局面。
6月28日至29日夜間,俄軍發動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空襲,向烏克蘭全境發射477架無人機及60余枚導彈,打擊范圍覆蓋利沃夫、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等西部州。
雖然烏軍成功攔截82%來襲目標(擊落211架無人機和38枚導彈),但仍有6枚“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突破防線,命中赫梅利尼茨基州軍事設施。
空襲尚未結束,俄陸軍已在波克羅夫斯克方向集結11萬兵力,發起多輪地面進攻。
盡管烏軍聲稱在蘇梅州挫敗俄軍突襲,但從戰報分析,其反攻行動已顯疲態,F-16戰機因高強度攔截任務(每架需應對15-20個目標),一個月內損失3架。
前線士兵口糧削減一半,彈藥僅能維持防御,“有效反擊已成奢望”
俄軍憑借人數優勢,在波克羅夫斯克地區形成“絞殺式”消耗戰,烏軍每拖延一日即損失近千兵力。
澤連斯基緊急呼吁西方援助,要求美歐加強烏克蘭防空體系,并對俄羅斯施加更大壓力。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澤連斯基已不復三年前的光環,烏克蘭似乎正逐步失去西方關注,因為美國外交重心已悄然轉向中東。
值得注意的是,在俄烏沖突陷入僵局之際,美方似乎將目光投向了另一個“潛在烏克蘭”,那就是亞美尼亞。
作為俄羅斯傳統盟友,為何如今亞美尼亞與莫斯科關系如此緊張?
事實上,這并非亞美尼亞首次缺席集安組織會議。早在去年2月,該國便宣布“凍結”集安組織成員資格,并表示“無法重返該組織”。
追溯根源,還需回到2020年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沖突。
當阿塞拜疆在土耳其支持下發動大規模進攻時,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緊急請求俄羅斯直接介入。
然而當時莫斯科并未出手相助,導致亞美尼亞嚴重失利,從此埋下對俄羅斯的不滿情緒。
而真正促使亞美尼亞立場轉變的關鍵節點,則是俄烏沖突爆發之后。眼見俄軍在烏克蘭陷入苦戰,美國迅速抓住機會向亞美尼亞伸出橄欖枝。
2023年,法國率先提供火炮與裝甲車;同年7月,亞美尼亞高調出席北約峰會;三個月后,歐盟更撥款1000萬歐元用于協助該國構建“去俄化”國防體系。
至2025年1月,亞美尼亞正式與美國簽署關于設立兩國戰略伙伴關系委員會的文件。可以說,北約成員國通過多重手段成功將俄羅斯的盟友轉化為事實上的“準盟友”。
最令克里姆林宮震驚的是,亞美尼亞竟然將庫存中的俄制S-300防空導彈系統等關鍵裝備以2.1億歐元價格轉售給烏克蘭。
這些武器穿越高加索山脈直抵前線,成為烏軍抵御俄軍的重要支撐。
面對如此背棄行為,俄羅斯的警告顯得力不從心。
普京親赴阿塞拜疆調解領土爭端以示緩和,拉夫羅夫發出“背叛盟友終無善果”的警告,佩斯科夫更痛心疾呼:“切勿重蹈烏克蘭覆轍!”
然而亞美尼亞的回應卻是加速西進——2025年初驅逐境內俄軍維和部隊,6月正式提交加入歐盟申請,并連續三年缺席集安組織峰會。
如今亞美尼亞甚至考慮退出集安組織,普京的勸阻也難以奏效,這種局面無疑令俄羅斯倍感壓力。
多家外媒分析指出,在烏克蘭政府逐漸被邊緣化的背景下,亞美尼亞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屆時,俄羅斯“后院”或將再次燃起戰火。而美西方不斷激化地區矛盾的目的,正是為了推動北約進一步向東擴張。
6月2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白俄羅斯參加歐亞經濟委員會最高理事會會議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俄羅斯曾在“北約不東擴”承諾上受到欺騙。
普京強調,北約以所謂“俄羅斯具有侵略性”為借口擴大軍備,但實際上真正的侵略者正是北約自身。他還宣布,俄羅斯不會再繼續單方面做出讓步。
言下之意即是,若北約執意推進東擴戰略,俄羅斯將采取堅決反制措施。
不過從當前形勢來看,無論普京如何表態,俄羅斯在歐洲地區遭遇北約步步緊逼已是不爭的事實。
而且不僅僅是歐洲,北約的觸角還試圖延伸至亞太地區。
在6月24日至25日于海牙召開的北約峰會上,北約秘書長宣稱,中國正大幅增強軍力建設,打造全球最大海軍力量并擴充核武儲備,北約必須強化印太伙伴關系,以應對中國的軍事崛起。
會議期間更一度將討論焦點引向東海、南海及臺海局勢,試圖拉攏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組建“亞太版北約”。
在此背景下,中方亦作出最新回應:堅決不允許北約勢力進入亞洲。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大校首先指出:中國始終奉行和平發展道路,堅持防御性國防政策,軍力建設完全出于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的需要。中俄之間的合作既不針對任何第三方,也不受外界干擾。
隨后,張曉剛大校進一步指出:北約作為冷戰遺留產物,是全球最大的軍事同盟,長期煽動沖突、制造動蕩,堪稱名副其實的“戰爭引擎”。
最后他強調:我們強烈反對北約以中國為借口擴大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敦促北約反思自身行為,調整錯誤方向,為全球安全穩定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當前穩步推進國防建設,同時深化多邊合作機制。北約妄圖復制“亞太版北約”?絕非易事!香山論壇、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等平臺,正在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
那些企圖依靠軍事威懾維系霸權的國家,最終只會加速自身的衰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