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耀與妻子整理創文畫作
近日,平頂山市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的消息傳來,66歲的劉春耀激動不已。7年來,他用手中畫筆“速寫”平頂山,生動記錄了平頂山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點滴進程,用藝術線條定格了城市面貌的煥新與市民精神的升華。
在湛河區姚孟街道姚電社區的家中,劉春耀展示了他的畫作。
中興路湛河橋東側北岸的“詩書園”取代了雜亂的花鳥市場、街頭安全島為行人撐起遮陽傘、環衛工人擦拭分類垃圾箱……泛黃的紙頁上,一幅幅用水性筆勾勒的圖景栩栩如生,每幅畫作旁都標注著具體日期,串聯起一部獨特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影像志。
劉春耀是濟南人,自幼酷愛繪畫,水性筆速描技藝是他自學的。他退休前是濟南一印刷廠的設計師,曾參與濟南大觀園商場徽標設計。因妻子在平頂山,2011年,他來平頂山定居。
劉春耀坦言,初到平頂山,他覺得這個中原腹地的城市道路狹窄、占道經營現象普遍。但很快,畫筆成為他認識這座城市的鑰匙,從白龜湖的粼粼波光到市工人文化宮的人工湖景,他漸漸愛上了這片土地。
2018年,平頂山市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劉春耀的創作重心也轉向這場全民行動:蹲守公廁改造現場、頂著烈日描繪稻香路湛河橋施工、記錄街頭鷹城書屋的設置······聽說哪里要動要改,他就帶著馬扎、速寫本、水性筆、水杯“創作四件套”趕到現場。
“他完成一幅畫至少需要3小時,夏天經常曬脫皮。但他熱愛繪畫,我也只能陪著。”劉春耀的妻子張云英說。
為何偏愛水性筆作畫?劉春耀說,一是容易保存,二是作品不易暈染,能精準展現交警指揮時衣袖的褶皺、志愿者鏟除小廣告時專注的神態。
據統計,2018年以來劉春耀創作了400余幅作品,其中近百幅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相關。這些畫作中,有些場景已成歷史記憶:建東小區從老舊院落變身古香古色的社區,市河濱公園東門老噴泉改造為具有鷹城特色的景觀。
“現在的平頂山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實至名歸。”劉春耀表示,將繼續用畫筆記錄城市變遷,讓人了解這座城市的蝶變凝聚著的心血。(平頂山文明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