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上合組織成員方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各方支持采取行動深化區域財金合作,包括推進成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建立上合組織財金智庫網絡等。中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會上表示,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趨勢為上合組織成員方提供了新的合作機遇。同時,貿易保護主義、全球化逆流、地緣沖突、氣候變化等多重挑戰交織疊加,給全球和地區經濟金融穩定帶來嚴峻考驗。
早在2010年,中國首次在上合組織峰會上提出設立開發銀行的建議,即獲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成員方的積極回應。但當時俄羅斯以存在歐亞開發銀行為由明確反對,該銀行自2006年成立以來由俄方控股67%,是莫斯科維系中亞金融影響力的核心工具。俄方的戰略考量既包含維護傳統勢力范圍的需求,也試圖通過現有機制在中美歐的復雜博弈中開拓戰略支點。這使得上合開發銀行方案長期陷入停滯。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方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現場(資料圖)
然而這一切都在此次上合組織財長會議發生轉變。俄羅斯代表簽字支持由中國主導成立新開發銀行,總部設于上海,人民幣成為主要結算貨幣。俄羅斯的妥協背后,是西方制裁的致命圍剿: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被凍結 ,占其總儲備一半以上,相當于國家金庫遭洗劫;主要銀行被踢出SWIFT系統 ,全球貿易通道被掐斷,猶如“銀行賬戶突然清零”;俄主導的歐亞開發銀行業務量 縮水90% ,淪為空殼,盧布國際支付功能幾近癱瘓。當能源收入占國家財政四成,而85%的石油買家無法付款時,普京的向東看不再是戰略,而是生存。
中亞國家早就在等這一天。 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這些年來急缺基建和能源資金,西方機構不愿投,俄羅斯銀行又自身難保。 開發銀行成了救命稻草——塔吉克斯坦蜂農阿米諾夫靠中國轉貸的1500美元買蜂箱,養活了一家六口;烏茲別克斯坦建材廠用中國貸款擴產招工,讓棉農變身為產業工人。 對他們而言,新銀行不是地緣博弈,而是實打實的生存支撐。
俄羅斯總統普京(資料圖)
當然,俄羅斯并未放棄歐亞經濟的一體化,現在的俄羅斯也需要上合成立新銀行,不為別的,就為了對沖西方金融體系依賴,并對接亞洲市場,以突破被“孤立”的局面。只是俄羅斯的戰略已經發生深刻轉型,政治主導的路子行不通,就弱化意識形態捆綁,以基建、能源、金融項目維系實際影響力,一家獨大是不可能了,那就接受成員方“多元平衡”,借助中國等第三方力量維持聯盟存續。與中國而言,歐亞一體化是拓展“西向”戰略空間的關鍵機遇,這很有可能成為日后突破西方圍堵的戰略通道。
當然,中俄合作也有很多成就,一名參加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的青年學生表示,圣彼得堡不僅向我展示了俄羅斯在挑戰中前行的韌性與活力,更讓我深刻體會到中俄合作的堅實基礎與廣闊前景。飛機從普爾科沃機場騰空而起,智能機器人的握手,街頭的中國車影,還有俄羅斯朋友們真誠的笑臉,都化作心中溫暖的印記。下次再來俄羅斯時,也許街頭的中國車會更多,書店里的中文圖書會更豐富,而機器人“瓦洛佳”,說不定已學會用中文說“你好,老朋友”了!
圣彼得堡(資料圖)
下一步的關鍵,是把上合開發銀行變成真正運轉起來的金融載體。不僅要有資金池,還要有風控機制、信用評級體系、跨境結算平臺。這些都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但在當前全球金融割裂的背景下,沒有哪個時機比現在更合適。這一次中國不只是規則的執行者,而是規則的制定者。俄羅斯選擇讓步,是對中國全球地位的認可。中亞國家的選擇,是對中國發展路徑的信任。未來的上合組織,可能不僅是地緣安全的協調平臺,更是區域金融、經濟、貿易全面合作的多邊機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