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看似鼓勵酗酒躺平,實則也是支持擺爛的詩,與李白的風格很像,但卻不是李白的詩,而是一位晚唐詩人的作品。
雖然這位詩人的名氣沒有李白那么大,但是他這一世的故事,卻比李白的十世還要精彩。
這位“敗絮其外,金玉其中”的詩人,到底經歷了什么?
唐朝末年,這個偉大王朝的昔日榮光已然消失不見,留下的只有一片黑暗。詩人羅隱就出生在這樣一個黑暗時代。
由于羅隱的一生過于傳奇,所以在他去世之后,百姓將心中的愿望編成了故事,并且將這些故事放進了羅隱的人生當中,由此造就了一位真正的“傳奇詩人”。
時至今日,這些傳奇故事依然在浙江民間流傳。其實在他出生前,他的傳奇故事就已經開始了……
羅隱的父親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在山腳下開墾出了一塊田地,并且在地里種上了糧食。由于這塊地比較靠近山林,因此經常會有山中野獸過來搞破壞。
為了防止自己的田地被野獸破壞,羅隱的父親直接在田邊搭了一個小棚子,住在了田邊。
某一天,羅隱的父親在棚子里休息時,從山里出來了一個美女,這個美女拿著一些野果送給了羅隱的父親。
據這個女子所說,她家就住在山上,最近才發現山腳下有這塊田地。
這個女子說自己很孤獨,沒有家人和朋友,因此她看到有人搬來和自己做鄰居之后,心里非常高興,于是便帶著山中的果子前來拜訪。
羅隱的父親覺得這個女子沒有惡意,也沒有多想,很痛快地接納了她,將她當作了一個好朋友。
但是除了羅隱的父親之外,其他人都覺得這個女子不簡單,哪有一個人住在山里的女子?
羅隱的大伯擔心弟弟的安危,于是便經常來田邊保護弟弟。
根據民間傳說,這個美女真的是山中的一只母老虎變化而成。
羅隱的大伯來看望弟弟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這只老虎的虎皮,并且偷偷地把虎皮藏了起來。等到這個女子想要變成老虎回家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虎皮不見了,只能以人形生活。
其實這個女子早就想與羅隱的父親在一起了,但是礙于她老虎的身份,一直沒能下定決心。
現如今虎皮不見了,它沒法再變回老虎,于是便下定決心,留在了人類世界。
兩人成親之后,一切都很順利,兩人很快便有了一個孩子。
羅隱的大伯雖然在幾年前就成了親,但是卻一直沒有子嗣,他的媳婦十分嫉妒率先為老羅家傳宗接代的二兒媳,總是處處刁難。
一次在兩個女人的爭吵中,大嫂無意間說出了妯娌的妖怪身份。羅隱的母親要她拿出證據,大嫂就把自己丈夫偷來的那張虎皮拿了出來。
羅隱之母惱羞成怒,搶過虎皮之后變成老虎,將在場的人全部殺死了。
她本想將兒子也殺死,但是羅隱的奶奶卻用籮筐扣住了羅隱,俗話說,虎毒不食子,這只母老虎眼中流出血淚,大吼一聲后便離開了。
羅隱靠著籮筐保住一命,因此得名“籮”隱。
這便是羅隱在浙江民間傳說中的身世,一位真正的“虎門才子”。
雖然羅隱在傳說中很是威風,但是我們也得提一下羅隱的現實生活。傳說與現實只有一點很相似,那就是羅隱的家里很窮。
羅隱年輕時就是個普通的讀書人,讀書人唯一的路,就是參加科舉,出門做官。
但是唐朝末年的科舉之路已經被堵死了,一般人根本走不通。
盡管羅隱才華橫溢,但是他參加科舉時卻是屢戰屢敗。他甚至還找了一位宰相給自己幫忙,卻依然沒能得到一官半職。
羅隱考不上的原因有三個,第一個原因就是他沒有給考官送“人事”,要是他能給主考官送上一個紫金缽盂,他這功名必然就有了。
第二個原因是,羅隱這個人十分孤傲,他非常看不上京城這些大官。
他不但看不上這些人,他還要寫詩、寫文章抨擊這些人,弄得這些大官很是尷尬。
當時的科舉形勢本來就不好,羅隱還搞這一出,他能考上才是真正的怪事。
羅隱考不中的第三個原因是,他長得太丑了。
有人說他長相奇特,有人說他相貌平平,但這些都是委婉地說話,其實就是因為他太丑了。
科舉考試中為啥要有殿試這一環節?其實這就是一場面試,那些長得不討喜的,成績就會往后排,長得好看的就會名列前茅。
就羅隱這個長相,要是他去參加殿試,沒準把皇上給嚇一跳。
當時長安有位宰相叫鄭畋,這也是一個青史留名之人。羅隱到長安拜見前輩的時候,給鄭畋送上了一首詩。
這首詩被鄭畋的女兒看到了,不禁感嘆寫詩之人絕非一般的才子,肯定是一位高手。
鄭畋的女子看過羅隱寫的詩后,立馬心生愛慕,想要與羅隱認識。
鄭畋見女兒如此傾心,于是便將羅隱請到了家中,然后讓女兒在屏風后偷看。
在屋子里侃侃而談的羅隱令鄭畋的女兒仰慕不已,于是便伸出頭來看了羅隱一眼。
也就是這一眼,讓羅隱剛盛開的桃花馬上就謝了。鄭畋的女兒只是看了一眼,就燒掉了羅隱所有的詩,并且從此再也不曾提起羅隱的名字。
由此可見,羅隱的相貌已經丑到了一定程度,雖然以貌取人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但是只要不說出來,就沒人知道。
羅隱為了當官,考試考了一輩子,他一共參加了十次科舉考試,但是一點希望都看不到。
在第十次失敗之后,羅隱終于放棄了,他仿佛已經看透了人生。
在最后一次離開長安之前,羅隱為自己寫了一首詩,這首詩便是開頭提到的《自遣》,意為“自我遣返”。
結合羅隱這一生,再來看這首詩,就會有一種截然不同的理解。
羅隱在這首詩中想要傳達的詩的想法,絕對不是放棄和擺爛,而是一種豁達的心態。
他其實想要告訴眾人,哪怕明天是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也不要放棄,也不要因為還未發生的事感到憂傷。
今天有酒今天就喝,明日有愁就讓明天的自己去解決此事。
雖然這首詩中有著淡淡的憂傷,但更多的還是他的豁達。
現代年輕人的生活壓力比較大,各種難題壓在頭頂,讓他們每天都悶悶不樂,而他們所缺少的,正是這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豁達心態。
因此,有不少年輕人都將這句詩奉為圭臬,過上了及時行樂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