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米SU7(參數丨圖片),到小米小米 SU7 Ultra,再到如今的小米YU7,我們可以看到,小米幾乎出一款就能賣爆一款。
特別是小米YU7,一小時的銷量就能超過某些新勢力,和二線豪華品牌一年的銷量。
我們算一下,如果只按標準款25.35萬的價格來計算,短短一個小時,小米YU7就超過了700億,如果在把頂配和中配算上,逼近1000億不是夢,多么夸張的數字啊。
要知道,很多上市公司一年的營業額也不到700億,而北京銀行去年一年的營業額也就699億,也就是說,小米這一小時的收入,就能抵上銀行一年的收入。
而很多車企各種營銷,老板們各種出來站臺,每年花天價的營銷費用,辛辛苦苦一年,還不如人家1小時的銷量,這到底是為啥呢?
Looking my eyes!Tell me why?
小米的成功,離不開3個“P”—產品力(Product)、營銷力(Promotion)和創始人IP(Persona)。
1、產品力(Product)
小米YU7的產品力很強嗎?答案當然是很強!
但是,小米YU7強到能碾壓對手?真不見得!
說到底,小米和很多廠家一樣,核心的三電,包括電池、電機,以及底盤空懸等等,用的無非就那幾家頭部的供應商。
借用老羅的一句話不怎么恰當的來概括:“除華為外,在座的都是方案整合商”!
那么,小米YU7的產品力到底強在哪?
一個很重要的點是,它是真正懂用戶需求的,具備市場的獨特性。
比如在造型上對標法拉利,但外觀更圓潤,更討女性喜歡;比如后排靠背角度調節比邁巴赫多1度(雷軍自己說的)
比如AB柱和車門用了2200兆帕的超高強度鋼,以前汽車企業采用的最高也就是2000兆帕。YU7比業內最高還要高200兆帕,一看就安全感十足。
比如機械門把手涂成橙色,更容易快速辨認,傳統車的機械門把手都是跟車內飾同色,很多車主或許就因為找不到機械門把手,導致發生生命安全風險。
再比如安全錘隨車贈送,這個簡直太有有必要,因為電動汽車碰撞起火燒死人的案例時有發生。車里有個安全錘,在碰撞的時候可以方便車內乘客破窗。
除此之外,什么超級防曬、座椅抽屜、尋車模式、女性保護等等細致入微的關懷功能,能集中了用戶的用車場景和痛點。
很多車企由于“共用”同一個供應商,或者供應商之間的技術并沒有太大的差距,硬件參數趨于一致,導致的結果就是產品同質化嚴重。
所以,越來越多用戶越來越不關心參數了,更在乎的是:你的產品能給我帶來什么?
小米知道這點,所以小米才懂得如何造一輛參數強,還懂用戶需求的車。
2、營銷力(Promotion)
小米的營銷有多強?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有這樣一句經典名言:千萬不要跟雷軍比營銷!因為根本比不過!
不得不承認,在小米還沒進入車圈之前,行業頂流就是華為和特斯拉,而今,小米是當之無愧的流量之王。
而小米的營銷力強在哪里?電駒小編認為有兩點:
第一,會宣傳。
小米“雞賊”的地方在于,把供應商的技術進行一頓資源整合之后,再通過互聯網的營銷思維,去“過度”包裝宣傳技術,給人的印象是這都是小米的自研技術,顯得自己很牛。
比如小米的V6/8電機,其實來自于聯合汽車電子和匯川動力,這兩家都是業內比較出名的電機廠商。
再比如小米的超級大壓鑄機,本體是由上游廠商力勁、海天金屬等壓鑄機廠商提供,小米算是開發了后面的壓鑄產線和壓鑄件,但被小米一頓宣傳之后,好像就變成了小米自己的了。
其實,小米的這招早在手機行業屢試不爽,只是如今又復刻在了造車上。
之前有個經典段子,360老板周鴻祎看到了小米的攝像頭宣傳“四層玻璃鏡頭”,覺得非常高級。然后回頭問自家的工程師,才知道幾乎所有的手機都是四片鏡頭。但小米和雷軍太會營銷了,再簡單的東西都被小米吹出了花。
小米會宣傳的另一個地方就是深得“田忌賽馬”的精髓。
如果小米YU7對標剛剛上市的小鵬G7,或者極氪的7X等等統計競爭對手,小米YU7在核心競爭力方面,其實并沒有展現出碾壓對手的優勢,反而在價格上,相比對手更貴,更沒有競爭力。
但問題是,小米YU7自始至終,對標的都是特斯拉Model Y啊,并且把Model Y“奉為”行業標桿。
而特斯拉Model Y放在2025年,真的沒啥太大的優勢了!特斯拉Model Y有800V嗎?有完全體的城市NOA嗎?有冰箱彩電大沙發嗎?現在特斯拉Model Y獨一無二的優勢,可能就是出色的能耗了吧。
所以,小米YU7拿特斯拉Model Y作為主要競爭對手,就好比你讓年輕的泰森單挑拳王阿里,讓東契奇單挑籃球之神喬丹,根本毫無意義。
但是,懂營銷的小米,不去對比同期的競爭對手,就是懟著特斯拉Model Y,展示出自己的產品競爭力與性價比。
3、創始人IP(Persona)
網傳,靠雷軍這個IP,就能為小米一年省下天價的營銷費用。
一項調查顯示,超過95%的小米SU7車主/準車主,都因為雷軍的個人魅力,而對小米更感興趣。于是,這也引起一眾車圈大佬學習雷軍,親自下場拍視頻,做視頻,只為打造大佬IP。
不過,創始人IP也有會被流量反噬的風險,前兩個月,雷總個人應該是深有體會,這里也就不展開細說了。
總結來說,小米的YU7成功,并不是“單點”突破的成功,而是小米造車“系統性”的勝利!
懂用戶所需的產品力是爆賣的基礎,出色的營銷力是爆賣的流量引擎,而創始人IP則為產品提供了情緒價值和用戶信任,一環扣這一環,這三個“P”最終推動小米汽車和小米YU7成為了中國汽車產業史的一個“奇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