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在東莞工作的韶關新豐籍市民若要辦理社保轉移業務,需專程返回新豐提交材料,往返奔波,耗時費力。如今,這一局面已被徹底改變——他們可直接在東莞東城政務服務中心“跨域通辦”專窗提交申請,借助標準化的物料流轉與審核對接機制,僅需3個工作日,業務即可辦結。近日,東莞東城、大朗分別與韶關新豐、樂昌簽訂“跨域通辦”合作協議,為群眾異地辦事帶來更多便利。
與此同時,南都記者從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獲取的最新數據顯示,東莞已與31個城市達成合作,實現近7000項“跨域通辦”事項在莞可辦。
政務服務“跨域通辦”新增兩城合作
6月19日上午,東莞東城政務服務中心與韶關市新豐縣行政服務中心簽訂合作協議。雙方依托廣東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通過“異地代收代辦 + 指引導辦”模式,構建“申請材料異地收取、審批流程線上流轉、辦理結果雙向郵寄”的全流程閉環服務體系。首批推出172項高頻服務事項,覆蓋企業設立、醫保報銷等民生領域。
東莞東城政務服務中心與韶關市新豐縣行政服務中心簽訂政務服務“跨域通辦”合作協議。圖片來源:i莞家
新豐縣行政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將借助東莞數字化政務優勢,拓展不動產登記“跨城通辦”應用場景,實現“就近辦理,只跑一次”。
同日,東莞大朗與韶關樂昌兩地政務中心也簽訂協議,明確“標準統一、相互授權、協同聯動”原則,提供“跨域通辦”服務。目前,大朗可異地辦理156項樂昌事項,樂昌可辦理182項大朗事項,合計338項,覆蓋多個重點領域。雙方均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立“跨域通辦”專窗,配齊設施設備與人員,明確專人負責相關事宜。
東莞大朗與韶關樂昌協商并簽訂了“跨域通辦”協議。圖片來源:i莞家
“跨域通辦”朋友圈擴至31城
2020年9月,國家和省印發“跨省通辦”文件后,東莞迅速部署,10天內將“不見面審批”系統升級為“跨省通辦”服務系統,下單地址擴展至全國,當月,東莞與武漢通過自助終端實現“跨省通辦”,首批上線79項武漢事項和41項東莞事項,為全國首個自助終端“跨省通辦”案例,為政務服務跨域通辦提供了新模式。而今,東莞市推動“莞家政務”自助終端與多地自助服務平臺對接,上線超700項便民服務,2024年產生跨域通辦業務量近2.7萬宗。
東莞首個"跨域通辦"的合作城市是深圳,2020年10月30日,東莞與深圳簽署“深莞通辦”窗口收件委托協議,揭牌松山湖“深莞通辦試點單位”,通過三種模式實現首批深圳302項、東莞335項政務服務事項跨城辦理。
近年來,“深莞通辦”也得到快速發展,2024年3月15日,深莞兩市政數局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協同聯動工作推進機制,依托“i深圳”“i東莞”平臺打造“深莞跨域融合服務專區”,匯聚近70項高頻事項,實現一個APP辦兩地事,自上線以來訪問量近10萬人次。
南都記者從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獲悉,東莞市依托廣東政務服務網建設“跨域通辦”專欄,已與31個城市達成合作,近7000項“跨域通辦”事項在莞可辦。同時,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中國郵政物料流轉系統建成不見面審批系統,800余項東莞事項支持全國自助下單、異地辦件,2024年產生跨域通辦業務量258宗。
期間,東莞“跨域通辦”也創下多個“全國首個”。除了全國首個自助終端“跨省通辦”案例,東莞在全國率先推出港資企業開辦全程電子化服務。香港居民無需出港,通過“粵商通”APP即可申請在莞設立企業,實現指尖辦開辦企業,極大提升了港人在莞創新創業的便利度。
此外,東莞大朗與江西贛州寧都縣行政審批局簽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協議,創新采用“跨域視頻辦”方式。借助信息化技術,將政務服務資源由線下實體窗口延伸至線上視頻窗口,通過視頻連線方式,減少企業群眾辦事的跑動成本和溝通成本,這也是“跨省通辦”的創新模式。
大朗-寧都“跨域視頻辦”是“跨省通辦”的創新模式。圖片來源:荔香大朗
從 “跨城” 到 “跨省”,東莞通過數字化政務手段,推動高頻事項 “一網通辦、一機通辦、一窗通辦”。隨著 “跨域通辦” 版圖持續擴大,企業群眾辦事成本大幅降低,區域協同發展動能進一步釋放。
采寫:南都記者 黃芳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