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有個經典的戰爭論斷:抗日戰爭急不得,解放戰爭拖不得。
論持久戰
《論持久戰》的戰略核心思想是“持久戰”,主張以時間換空間,以小勝積大勝,是為“急不得”。
解放戰爭中,毛主席戰略決戰,擊敗國民黨主力,迅速完成解放戰爭,是為“拖不得”。
解放戰爭——解放錦州
毛主席說“抗日戰爭急不得,解放戰爭拖不得”,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抗日戰爭“急不得”
毛主席在抗日戰爭時提出“急不得”的戰略判斷,主要從當時的國際形勢、敵我力量分析、中國抗戰環境等方面作出的。
毛主席說的“急不得”是不能速戰,主打一個“拖”,達到“時間換空間,小勝積大勝”的目的。
坑日戰爭——敵后生產
抗日戰爭“急不得”的原因是什么?
- 原因一:抗戰的“定心丸”
“急不得”否定可抗戰中的“速勝論”。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標志全面抗戰開始,這時有人提出“速勝論”,主張快速戰勝日本侵略者。
但事實證明,這并不現實,不符合現狀和規律。
日本是軍事強國、大國,依托東北、朝鮮等基地,全面侵華,迅速占領大半個中國。
日軍侵華
所以,“速勝論”不可取,其根本原因在于敵我實力懸殊,以中國的軍事力量,不能快速打敗日軍侵華。
毛主席提出“持久戰”否定“速勝論”,這也是“急不得”的原因。
日軍侵華
- 原因二:敵我力量對比分析
毛主席從敵我力量對比分析提出“急不得”。
日本在軍事力量、經濟力量上占有絕對優勢。
首先是中日兩國軍事差距。日本是工業化強國,有先進的武器裝備,飛機、大炮、坦克、軍艦等充足。而抗日軍隊,武器五花八門,生產線落后,不能自給自足。
日本在東北的武器
其次是中日兩國經濟差距。日本有發達的工業基礎,基本形成了“以戰養戰”體系。而中國工業基礎薄弱,不能滿足抗戰物資供給。
不過,中國雖然在軍事、經濟等方面處于劣勢,但在領土、人員、國際輿論等方面是有優勢的。
中國領土比較大,給了我們“拖下去”的空間,可以依托豐富的資源與日軍周旋下去。
而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匱乏,導致日軍為了資源,會拉長戰線,分散日軍力量,這就給中國提供了取勝的機會和抗戰的空間。
日本領土
抗日戰爭本質上是正義戰爭,中國抗戰會得到國際援助,軍民團結,團結一致,同仇敵愾,就能戰勝日本侵略者。
而日本侵華,違反道義,雖然占領大片領土,但不能得到中國人民擁護,反而中國人會自覺團結起來,逐步瓦解日軍統治,讓“全民皆兵”“正義之戰”“保家衛國”成為“拖下去”“急不得”的基石。
抗日隊伍
毛主席在抗日戰爭中提出“急不得”的原因還有很多,這本質上是對戰爭辯證關系的深度分析,得出中日雙方的缺點與優勢,進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彌補自身短處,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解放戰爭“拖不得”
解放戰爭為何“拖不得”?
“拖不得”要求解放軍要速戰速決,掌握主動權,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解決國民黨。
毛主席在解放戰爭時期提出“拖不得”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一:戰略機遇——機不可失
解放戰爭開始時,我軍處于劣勢,并且國民黨軍隊控制主要大城市和資源,加上有美國的支持,可謂是兵強馬壯,勢在必得。
柏林危機
然而,美國、蘇聯在柏林危機后紛紛加入歐洲,無暇顧及中國,這就給了中國一個機會。
毛主席抓住時機,迅速進行戰略決戰。
三大戰役結束,美、蘇才解決歐洲事宜。這個時候美、蘇要干涉中國,為時已晚。
所以,毛主席提出解放戰爭“拖不得”,是抓住了戰略窗口期,乘機以大決戰之勢解決國民黨主力。
原因二:潛在威脅——干預風險
解放戰爭的潛在威脅是美、蘇國家的干預,尤其在三大戰役結束后,美、蘇兩國都不愿意看到中國完成統一,想拉攏扶持勢力實現冷戰前沿陣地。
三大戰役
蘇聯趁抗日戰爭進去中國東北,有“不愿意出去”的想法,美國則支持國民黨,在柏林危機結束后,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阻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試想一下,如果解放戰爭拖下去,三大戰役就不會順利,解放戰爭受到的阻礙因素就會更多。
原因三:國內變化——戰略決戰
雙方交戰,講究一鼓作氣、勢如破竹,這樣不僅能提高軍隊士氣,還能以壓倒性態勢戰勝敵人。遼沈戰役勝利后,解放軍發展壯大,毛主席抓住時機,繼而在平津戰役、淮海戰役中殲滅國民黨主力,奠定勝局。
渡江戰役
三大戰役的勝利,毛主席命令解放軍渡過長江,挺進大西北、大西南,順勢解放中國大陸。
試想一下,如果解放戰爭“拖下去”,那就可能會出現地方割據,加上外部勢力滲透,解放中國就變得更加困難。
結論
毛主席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中提出“急不得”與“拖不得”的戰略判斷,有著高瞻遠矚的戰略遠見和預判。
抗日戰爭中,毛主席根據中日基本情況,知道日本會因為資源而拉長戰線,那么中國人民就能夠團結起來,與日軍打游擊戰、運動戰,以小勝積大勝,以時間換空間,在運動中打殲滅戰,在殲滅戰中打運動戰,辯證結合,就能拖垮日本,戰勝日本。
毛主席
解放戰爭中,毛主席提出“拖不得”的戰略預判,抓住美、蘇處理歐洲事務,果斷進行戰略決戰,消滅國民黨主力,奠定勝局。等美蘇反應過來,解放中國已成大勢,在想干預,已經不可能。
毛主席在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戰略預判,是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結果,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戰略遠見,準確抓住了戰爭的規律,分析戰爭,正確應對,最終取得人民戰爭的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